• 亚商投顾-亚商投研周刊|2024年11月第三周

    2024-11-15 18:21:10

    导读/核心观点

    从周线级别来看,上证指数本周缩量回调,周线下跌3.52%,指数回踩周线5日均线之上,周线结构依然比较稳定,短期仍然有支撑。

    一、重要资讯

     

    1.国家数据局11月12日至13日会同有关部门召开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努力完成《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025年阶段性目标。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推动出台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着力繁荣数据产业生态。健全数字中国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工作机制作用,加强工作体系建设,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跨部门协同和纵向联动,统筹做好各方面政策措施的有效衔接。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国家数据局将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职能,制定政策措施,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要充分发挥数据管理机构职能作用,将数字化发展摆在本地区工作重要位置。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统筹开展试点试验,持续挖掘典型案例,及时总结推广。继续谋划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搭建宣传交流合作平台,广泛凝聚发展共识。

     

    2.河南:计划三年时间打造全国重要算力高地 算力基础设施标准机架数达到35万架11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提出要打造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 《规划》指出,算力基础设施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数据基础设施,要把河南省打造成为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算力调度核心枢纽和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规划》指出,到2026年年底,全省算力基础设施标准机架数达到35万架,平均利用率达到70%以上,算力规模超过120EFlops,智算、超算等高性能算力占比超过90%,形成10个以上算力规模达到E级的大型算力中心。 《规划》提出,重点发展智算,以郑州(含航空港区)、洛阳等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地区为重点,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省属重点企业等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建设智算中心,构建“万卡”智算资源池,向社会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智能计算服务。力争到2026年,全省智算规模达到100EFlops以上。

     

    3.国家统计局:10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31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规上工业电力生产平稳增长。10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3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规上工业日均发电235.8亿千瓦时。1—10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780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分品种看,10月份,规上工业火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回落,水电降幅扩大,风电增速加快。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增长1.8%,增速比9月份回落7.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水电下降14.9%,降幅比9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核电增长2.2%,增速比9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风电增长34.0%,增速比9月份加快2.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12.6%,增速比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4.长安汽车:2026年前推出长安飞行汽车产品 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在11月15日举办的2024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宣布,未来五年内计划投入超500亿布局海陆空立体交通方案和人形机器人。在飞行汽车领域,将同步开展低空飞行器和飞行汽车两种形态的产品及其产业。在机器人领域,将开展类人机器人、汽车生态机器人等相关产业布局。2026年前推出长安飞行汽车产品,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

     

    5.预告: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主论坛将于11月19日至21日举行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湖北省通信管理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武汉市举办。本届大会以“实数融合智造翘楚”为主题,举办1场开幕式、1场主论坛及N场配套活动,重点围绕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领域进行交流并发布重要成果,助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

     

    二、行情研判

    1.指数

     

    周五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收盘,早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全天指数震荡下行,上证指数下跌1.45%,深证成指下跌2.62%,创业板指数下跌3.91%,两市成交额18265亿,较前一个交易日小幅缩量,两市下跌个股超4300多家,亏钱效应明显。

    从技术面看上证指数本周5个交易市场呈现出缩量下回调的风格,与上周走势量价齐升截然相反,3500点附近成为近期较为明显的压力点位,在成交量逐步缩量的背景下市场反弹的动力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从周线级别来看,上证指数本周缩量回调,周线下跌3.52%,指数回踩周线5日均线之上,周线结构依然比较稳定,短期仍然有支撑。

    创业板指数本周冲高回落,周线下跌3.36%,上半周强于主主板,下半周弱于主板,K线形态处于半分位之上,市场偏中性。技术面上看,周线级别120日均线之上依然有支撑,macd也处于多头强势状态。成交量额整体维持比较稳定,所以我认为本周的调整属于正常的回调,释放出一定的恐慌情绪,容易清洗浮动筹码为主。

    从外围市场来看,上周美国大选和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之后,叠加9月底以来,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导致美元指数接二连三上涨,美元指数已经接近于去年10月份的高点,非美货币短期承压,A股市场对外资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市场反弹承压就比较正常了。

     

    从国内政策短来看,市场对于政策的预期相对较小,不过数据方面,统计局公布的相关宏观数据整体表现较好,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明显。

     

    总结一下,短期市场虽然回调,但是是建立在上周放量大涨的基础之上,这周虽然成交额萎缩,但是日均成交额依旧维持在2万亿之上,结构整体保持稳定,短期看市场经过充分释放风险之后,下周反弹的预期有所提升,同时房地产销售数据逐步回暖,对市场偏利好,中长期看指数仍然有向上发展的空间,但是在操作上,还需要个股注意高低切换,市场投资风格接下来可能还是偏向于成长为主。

     

    2.板块

     

    周五行业板块呈现普跌态势,房地产服务、半导体、能源金属、多元金融、航天航空、光伏设备、证券板块跌幅居前,仅教育、文化传媒、航空机场、铁路公路板块逆市上涨。本周市场赚钱效应明显弱于上周,从行业板块来看只有文化传媒、通信服务和燃气板块上涨,题材方面,Sora概念、快手、拼多多概念、短剧游戏涨超1%以上,市场热度明显下降,但是市场的预期不断向好。

     

    三、市场聚焦

     

    国家统计局:10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环比转涨

     

    财联社11月15日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或转涨、同比降幅趋稳,房地产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

    2024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或转涨、同比降幅趋稳,房地产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

     

    1.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总体收窄,一线城市二手住宅环比转涨

     

    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3%和0.1%,北京和广州均下降0.7%。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1.2%转为上涨0.4%,为近13个月以来首次转涨。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1.0%、0.2%和0.7%,广州下降0.4%。

     

    10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4%,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6%,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

     

    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7个,比上月增加4个;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8个,比上月增加8个。

     

    2.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总体趋稳

     

    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4.9%、10.4%和8.1%,上海上涨5.0%。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9.6%,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8.4%、6.7%、12.5%和10.9%。

     

    10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6.0%,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手住宅同比下降8.8%,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6.6%和9.0%,降幅均与上月相同。

     

    3.问卷调查显示房地产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

     

    国家统计局对70个大中城市在10月开展的月度房价问卷调查显示,预期未来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保持稳定或上涨的受访从业人员占比继续提升,分别为75.9%和60.4%,分别比上月提高17.6个和15.0个百分点。(来源:财联社)

     

    四、热点展望

    1.固态电池

     

    事件驱动:11月14日,搭载固态电池的eVTOL完成首飞,动力技术路线或多路并进。

     

    ①兼具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是未来发展趋势

     

    固态电池有望解决锂电池面临的比能量低、循环寿命短及安全性能差的困境,是未来大容量锂电池的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副反应,以及电池循环过程中电解液挥发、泄露等现象均会导致电池容量的不可逆衰减,影响电池使用寿命。并且有机物的电解液十分易燃,短路时容易引发爆炸,电池的绝对安全性十分堪忧。而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有机物电解液的固态电池,有望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面临的比能量低、循环寿命短及安全性能差的困境,是未来大容量锂电池的发展方向。

     

    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更好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更宽的电化学窗口等。和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具备以下优势:(1)没有液态电解液泄露风险和腐蚀的隐患,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更好;(2)稳定且较宽的电化学窗口,可匹配高电压正极材料;(3)循环寿命更长,固态电池能解决 SEI 膜持续生长、过度金属溶解、正极材料析氧、电解液氧化、析锂等问题。(4)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约为 200-300Wh/Kg,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 500Wh/Kg 以上。(5) 固态电池工作温度范围可扩展至-50~200℃,充电时间缩短至液态电池的 1/3。

     

    固态电池产业链:多材料体系并行发展

     

    根据电解质材料的不同,固态电池可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种体系。固态电池技术早期研究以聚合物电解质为主,因此聚合物体系工艺最为成熟。但随着聚合物电解质性能达到上限难以突破,固态电池技术研究逐渐过渡到以氧化物系和硫化物系为主。国内目前有多家厂商涉足固态电解质的生产领域,部分厂商会研究聚合物或者尝试复合多种材料。正极材料将由目前的三元材料向高镍三元材料、富锂正极材料过渡,直至满足固态电池需求的高比容量新型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将从石墨负极过渡到硅碳负极,最后到金属锂负极;固态电解质将由固液混合电解质、准固态电解质向全固态电解质逐步发展,其中兼具聚合物电解质和无机物电解质优势及综合性能的复合固态电解质可能是未来最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固态电解质材料。

     

     

    ③固态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受益于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其有望在高端长续航车型率先使用,目前半固态电池已在多车型配套。固态化为新能源车带来优势:提高单体电压平台、正极材料高锰化、简化工艺制程降能耗,可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能、耐久性。多车型已配套固态电池:2023 年 6 月,搭载三元固液混合电池的赛力斯完成欧洲首批交付;2023 年 12 月,蔚来 CEO 驾驶搭载 150 度半固态电池的 ET7 进行路试直播;2024 年 5 月,搭载光年固态电池的智己 L6 上市,10 月,光年固态电池将量产;2024 年 4 月,广汽埃安发布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 400Wh/Kg,预计在 2026 年量产上车。

     

    固态电池是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相较新能源汽车,e-VTOL 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倍率、安全性、快充及长寿命等指标的要求更高,目前量产的电池能量密度尚无法达到。兼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安全性的固态电池是更好的动力来源,且 eVTOL 对成本相对不敏感,固态电池契合市场需求。

     

    预计 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 614.1GWh。研究机构 EVTank 近日发布的《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 年)》指出,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614.1GWh, 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 10%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 2500 亿元,主要为半固态电池。预计全固态电池大规模的产业化时间节点将在 2030 年左右。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国内外政策风险;技术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相关个股:

     

    当升科技(300073)

    理由:公司背靠国资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已系统布局氧化物、硫化物等固态电解质和双相复合高能量固态正极材料关键技术路线,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深受下游客户认可。(参考研报:背靠国资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加大新品研制及国际化布局为后续业绩增长奠定基础-民生证券 2024-10-27)

     

    国轩高科(002074)

    理由:公司在电池材料体系、产品形态以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产品的持续迭 代完善,将助力公司填补覆盖更多高端客户需求,公司客户结构有望持续拓展 并优化,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参考研报:发布全固态电池等重磅新品,产品矩阵扩容有望拓展优化客户结构-东兴证券 2024-05-21)

     

    鹏辉能源(300438)

    理由:公司是国内锂电领先企业,研发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产能有序扩展,产品交付能力同步提升,远期规划产能近70GWh。(参考研报:公司简评报告:二季度业绩环比修复显著,固态电池技术迎突破-东海证券 2024-09-09)

     

    2.算力

     

    事件驱动:11月13日国产 GPU 独角兽摩尔线程正式启动IPO。

     

    ①政府积极发力智算中心建设,国产算力迎发展机遇

     

    2023年以来,国产算力及智算中心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旨在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智算中心的建设,并推动国产算力的发展。2023年10月六部门联合发布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全国算力在未来三年的建设节奏。2024年2月国资委召开“AI赋能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强调央企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智算中心;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在资金支持方面,2023年1月,成都印发了全国首个算力产业专项政策——《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率先提出算力券发放计划。此后,北京、贵州、甘肃庆阳、湖北武汉、上海等地陆续出台资金举措支持地方算力资源使用。政策持续加码国内AI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落地,国内AI服务器需求有望加速兑现。

     

    ②AI服务器为算力核心,国产CPU及AI芯片旭日东升

     

    AI服务器核心组件包括AI加速芯片、CPU(中央处理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D(固态硬盘)和RAID卡、网卡、PCB、高速互联芯片(板内)和散热模组等,其中GPU与CPU占到服务器价值量的70%以上。服务器CPU架构包括X86、ARM和MIPS等,x86为当前服务器CPU主流架构。根据IDC,2023年x86架构服务器占88%市场份额;x86 CPU的代表性厂商为Intel和AMD,1Q24市占率分别为90.1%和9.9%;海光、兆芯和申威等也参与X86架构CPU的国产化替代。

     

    2023年,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安全可靠测评工作指南(试行)》,说明产品供应商可于每年1-2月及7-8月进行测评申报,2023年底与2024年5月,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了针对PC和服务器搭载的CPU、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产品的两版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其中CPU涉及的厂商包括龙芯、飞腾、海思、兆芯、申威等厂商。2024年5月20日发布的安全可靠测评结果中,安全可靠等级分为“I级”与“II级”,相较于2023年底进一步细化与完善,随着安全可靠等级、梯队进一步完善,服务器国产化的进程有望提速。

     

    运营商持续加码算力建设,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三大运营商智算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根据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中国移动计划2024年加快算力多元供给,累计智算规模规划超过17 EFLOPS,新部署智算增幅接近70%;中国电信持续推进智能算力建设,2023年公司智算算力新增8.1EFLOPS,增幅高达279.3%,累计规模达到11.0 EFLOPS,2024年公司预计智算规模将继续提升10 EFLOPS至21 EFLOPS(FP16);根据公司公告,中国联通算力中心已覆盖国家8大枢纽节点和31个省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40万架,完成29省千架资源布局,骨干云池城市覆盖超230城,MEC节点超600个。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智算中心的建设提速,运营商基于部署算力集群、提供算力服务、训练自身AI大模型等需求,增加对算力服务器的采购以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从2020年至2024年,运营商对于AI服务器的集采数量呈现明显扩容。2023年下半年以来三大运营商陆续启动大规模AI服务器集采,在运营商AI服务器采购和国产化率提升的大背景下,国产AI芯片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

     

    风险提示:贸易摩擦导致供应链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智算中心建设不及预期。

     

    相关个股

     

    浪潮信息(000977)

    理由:公司作为全球服务器行业龙头,布局全栈AI能力,将深度受益大模型产业发展机遇。服务器、存储产品市场占有率当前持续保持全球前列, 2024 年第一季度服务器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存储装机容量全球前三、中国第一。(参考研报:业绩高速增长,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平安证券 2024-11-05)

     

    紫光股份(000938) 

    理由公司围绕“算力 X 联接”,持续进行 ICT 基础设施产品升级,深化智算技 术创新,构建开放生态,并积极推动算力的多元化和联接的标准化,在国内政企市场、国内运营商市场和海外 市场陆续中标多个重要项目。(参考研报:三季报点评:Q3业绩有所提速,深耕算力X联接-财信证券 2024-11-06)

     

    恒为科技(603496)

    理由:公司是国内优秀的网络可视化和智能系统平台提供商以及算网解决方案和运维科技的提供商,智算中心相关业务有望凭借“国产化”为主的软硬件平台解决方案,业绩实现持续增长。(参考研报:2024年三季报点评:前三季度营收同比+77%,智算业务持续落地-国海证券 2024-11-06)

     

    3.数据要素

     

    随着数据要素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①重磅政策密集落地,行业开启发展新阶段

     

    2024年9月27日,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两大重要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数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 年)》,截至2023年底,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 32.85 ZB,同比增长22.44%。全国数据存储总量为 1.73 ZB。全国已有数十个省市上线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有二十多个省市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交易机构。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要素价值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为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1)数据资源化:使无序、混乱的原始数据成为有序、有使用价值的数据资源。包括质量提升过程,通过数据采集、整理、聚合、分析等,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最后形成可采、可见、互通、可信的高质量数据。2)数据资产化:数据通过流通交易给使用者或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过程,包括数据确权、数据流通交易和数据收益分配等。3)数据资本化:主要包括数据信贷融资与数据证券化等。

     

    ②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可期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2022年突破50万亿,占GDP比重超四成。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 增速为10.3%,高于GDP名义增速4.98pct。总体来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稳步增长, 占GDP比重不断上升,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更加凸显,也成为我国GDP增长 的重要动能。数据要素是数字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通过赋能其他传统生产要素,推进数据要素市 场的建设。我国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除土地、劳动力、资本及技术以外的 第五大生产要素。同时,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 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

     

    根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预测,2023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据国家工信 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数据,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预计“十 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整体将进入群体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 2023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273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1990亿元。

     

     

    “数据要素×”有望推动数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

     

    根据《“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政策提出到 2026 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 300 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实现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政策明确了数据要素在未来的十二个重点推进领域,其中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智慧城市、绿色低碳。

     

    数据要素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实现数据入表。截至 2023年底,全国已有数十个省市上线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有二十多个省市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交易机构。同时,在数据入表方面,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实现了数据资产入表,包括将数据资产计入存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不及预期,数据交易规模增长不及预期。

     

    相关个股:

     

    深桑达A(000032) 

    理由:公司全面践行国办一体化大数据建设指南要求,迭代升级数据中台 V4.8.4、一体化公共大数据平台 V1.4.2 版本,发布了数据资产管理平 台 V1.0、中电云数港 V1.0 平台,参与设计并推出婚信宝等8个数据产品,不断提高公司产品体系对数据资产价值转化的服务能力。(参考研报:收入保持高增,全面助力数据要素价值开发-天风证券 2024-11-12)

     

    云赛智联(600602)

    理由:公司拥有宝山云计算中心、宝山大数据中心、松江大数据中心等机柜资源,通过“做优数据中心、 做强云服务、做深大数据、布局行业应用”的战略路径,不断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全链服务能力,强化面向客户的伴随式服务能力。(参考研报:卡位上海数智化,AI智算+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中邮证券 2024-10-31)

     

    上海钢联(300226)

    理由: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大宗商品 及相关产业数据服务商之一,荣获“数据要素×”大赛全国一等奖,逐步推进数据 资产入表,有望受益于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参考研报: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收窄,荣获“数据要素×”大赛全国一等奖-国联证券 2024-10-27)

     

    参考资料

     

    1、山西证券-固态电池深度报告:聚焦性能和成本,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2024年10月22日

    2、中金公司-智算未来系列十:智算中心加码,国产算力提速-2024年6月4日

    3、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动态报告:计算机“牛市利刃”之数据要素-2024年10 月6日

    4、万联证券-计算机:数据要素产业系列深度报告(一)-数据流通交易释放数据要素价值-2024年7月1日

     

     

     

    免责声明:本文由亚商投资顾问团队(刘欢老师执业编号:A0240622030002;东方老师熊舞执业编号:A0240622030003)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