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商投顾-亚商投研月刊|2024年11月

    2024-11-01 18:12:04

    导读/核心观点

    10月份行情是建立在指数大幅上涨和大幅高开的压力背景下,所以市场指数呈现出震荡分化的特征,但是成交量能够持续维持在高位,是这个市场的底气,市场情绪整体维持稳定。

    市场聚焦

    重要资讯:

     

    1.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姚振智:推进下一代动力电池、高效电驱动、先进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底盘技术的攻关,在11月1日举办的2024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表示,汽车融汇了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变革性的技术,产业链、价值链持续向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拓展,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更多的发展机遇。汽车是高度产业化的产业,只有开放才能进步。一是加强技术创新突破,推进下一代动力电池、高效电驱动、先进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底盘技术的攻关。二是要完善产业发展的生态,持续拓展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跨区域的示范和多领域的应用。三是要促进标准法规的协同,要充分地发挥联合国世界汽车协调论坛的以及国际化标准组织的作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准法规的制定,来推动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的核算体系。四是要深化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全球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的完善多双边的合作平台的建设,发挥国内的政府行业组织之间的高层对话机制作用,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上交所: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10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于科创板宣布设立六周年之际,举办了科创板指数及产品交流会,与部分机构代表座谈交流科创指数研发及产品发展,就ETF市场生态圈建设、指数化投资发展方向、科创板指数产品以及配套机制、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交流会上,上交所透露,正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满足广大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相关工作均已取得一定进展。(证券日报)

     

    3.A股上市公司2024年三季报全榜单!截至2024年10月31日,A股5360家上市公司中已有5356家三季报披露完毕。其中,54.63%的公司营业总收入实现同比增长,46.17%的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4118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6.89%;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的公司达64家。

     

    4.十二部门:加快放射性诊疗药物研发 开展新一代高端核医学影像装备等高端治疗装备研发;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加强医学应用推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放射性诊疗药物研发,加强新靶点、新机制、新类型创新药研发投入,力争在高靶向、高安全、高疗效的放射性新药研制方面实现国际并跑。开展新一代高端核医学影像装备,以及质子治疗、重离子治疗、BNCT治疗、FLASH治疗等高端治疗装备研发。鼓励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核医学创新发展中心、构建核医学研发和临床转化集群、建设特色核医疗机构。积极扩大辐照技术在医疗物资灭菌、中药材加工等领域的应用规模。

     

    5.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一批消费领域新政策,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11月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一批消费领域的新政策。比如,近期将研究出台推进首发经济,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天津等20个城市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建设,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上海证券报)

     

    6.中上协:截至10月底 上市公司累计已实施回购1128亿元;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数据,提质增效积极履责,回购分红彰显信心。公布提质增效及未来股东回报规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创近年新高。顺应政策引导与市场偏好,回购股份依法注销明显增多。截至10月底共有1939家上市公司公布回购预案,较去年全年增加670家,累计已实施回购1128亿元。分红频次增加,分红方式和节奏不断优化。共892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现金分红预案,较去年同期增加650余家,10余家公司实施特别分红,数十家公司中报分红后再推分红计划。合计现金分红661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近4000亿元,增幅超170%。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一、大势研判

     

    十月复盘:10月31日收盘A股市场10月交易收官,10月A股市场成交显著放大,资金积极布局科技主线。整体看,10月A股行情市场走势震荡分化为主,主要指数分化明显。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分别下跌1.70%、0.49%;深证成指、科创50指数、北证50指数分别上涨0.58%、11.13%、43.80%

     

    从成交规模看,10月A股市场合计成交额达36.26万亿元,创月度历史新高,远高于9月的15.14万亿元。10月A股日均成交额为2.01万亿元,其中8号成交额高达3.48万亿元,创单日新高。

     

    从资金层面看,截至10月31日,10月以来A股市场融资余额净买入2683.93亿元,融资余额达到16990亿元,连续14个交易日实现净买入,融资信心大增。

    从行业交易情况看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板块最受融资客青睐,10月净买入金额分别为564.05亿元、350.70亿元、297.29亿元。此外,不少资金借道ETF参与A股交易,截至10月30日,10月A股ETF资金净流入511.52亿元。

     

    指数分析:上证指数10月月线走出高开低走,月线属于放量下跌,上半月指数偏回调为主,下半月偏震荡回升,指数3150点一线形成明显支撑,在3300点整数关口存在明显压力,多空资金博弈展开拉锯,尽管本周两市日均成交额突破2万亿,但是反弹的动力整体还是偏弱,短期市场依旧处于消化整理阶段。中长期看,随着今年4月份国九条政策的推出再叠加9.24新政后的一揽子组合政策推出,市场交易情绪开始明显升温,市场流动性也开始明显增加,随着长线资金和增量资金不断入市,A股将有望延续震荡向上的主旋律为主。

    创业板指数10月表现放量微跌,因为9月份的大涨,再加上10月8号的大幅高开,短期市场部分个股溢价过高,所以11月份依旧还会考验10月份的这个天量价柱,不过从中期来看创业板指数向上的趋势才刚开始启动,新能源赛道方向止跌企稳,医药医疗板块筑底,科技板块率先启动,这都是驱动信号,板块个股会优先于指数,所以11月份的行情继续注重轻指数重个股的机会。

     

    策略展望:10月份行情是建立在指数大幅上涨和大幅高开的压力背景下,所以市场指数呈现出震荡分化的特征,但是成交量能够持续维持在高位,是这个市场的底气,市场情绪整体维持稳定,虽然周五的行情属于放量下跌,高位股集体回调,短期市场做多情绪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中小票普跌,权重股吸金,市场亏钱效应明显,但是这个阶段风险释放也是有必要的,一方面短线资金有获利出局的需求,另一方面市场可能会在11月份重新寻找新的热点主线进行操作。行情虽然处于第二阶段,但是市场的整体赚钱效应依旧较好,只不过板块轮动,高低切换加速,但是市场依然不缺乏人气股,指数整体下跌空间有限,回调维持低吸策略,合理控制仓位。

     

    二、市场聚焦

     

    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 中证A500指数强势“吸金

     

    中证A500指数强势“吸金”,成为最快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宽基指数产品。其中,首批10只中证A500ETF最新规模已经突破600亿元,首批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认购资金合计超420亿元。

     

    此外,新产品还在持续上报。10月31日,华安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华宝基金等12家基金公司,已上报第二批中证A500ETF。

     

    10月25日,首批中证A500场外指数基金发行,基金销售渠道信息显示,目前认购资金已超过420亿元。其中,泰康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博时中证A500指数基金已成立,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分别为52.59亿元、35.26亿元。

     

    此外,华商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华夏中证A500指数基金、中欧中证A500指数基金、广发中证A500指数基金、天弘中证A500指数基金已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除了场外指数基金大幅“吸金”外,首批中证A500ETF规模也持续增长。

     

    据Choice测算,截至10月30日,首批10只中证A500ETF规模从200亿元增至614.51亿元。其中,国泰中证A500ETF规模为162.17亿元,景顺长城中证A500ETF规模为65.88亿元,南方中证A500ETF、摩根中证A500ETF等6只基金的规模均超过50亿元。

     

    9月23日,中证A500指数正式发布。这意味着,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相关基金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这也是最快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宽基指数产品。  基金公司频频出手自购从此次中证A500场外基金的发行来看,一大特点是基金公司密集自购。

     

    10月29日,国泰基金公告称,将于近日出资不低于3000万元固有资金投资旗下国泰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同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告称,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1500万元投资景顺长城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0月28日,博时基金公告称,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投资旗下博时中证A500指数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上周,华商基金宣布将自购华商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2000万元,华泰柏瑞基金宣布自购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2000万元。此外,招商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也宣布自购旗下中证A500ETF。

     

    另外,摩根资产管理以外商独资身份拿下两只首批资质,公司表示,中证“A系列”指数也成为了基金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其中,外资公募摩根资产管理已成为全市场同时拥有A50ETF和A500ETF,并且整体规模突破100亿的基金公司。高举高打,摩根资产管理全球高管近期发声,作为长期坚定看多中国、做多中国的投资机构,将摩根“A系列”产品作为公司全球战略重点。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ETF主管Travis Spence表示,预计到2030年,摩根资产管理在全球将达到1万亿美元的ETF资产管理规模,而中国市场是令人兴奋的市场,尤其是ETF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其ETF规模在2028年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约合7万亿人民币),未来摩根资产管理还将继续扩大中国ETF业务。

     

     

    三、热点展望

     1.半导体设备

     

    根据SEMI数据,中国大陆已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①半导体设备处于产业链上游,是整个产业链的基本支撑

     

    半导体产业链分为上游支撑产业,中游制造产业,下游应用产业。半导体设备处于产业链上游,为半导体支撑产业。半导体设备主要分为前道设备和后道设备,前道设备包括光刻、刻蚀、清洗、离子注入、薄膜生长、化学机械平坦等;后道设备包括减薄、划片、打线、 Bonder、FCB、BGA 植球、检查、测试设备等。中游涉及 IC 设计、芯片制造、及芯片封测;其中芯片制造及芯片封测需要分别用到半导体前道和后道设备。下游应用市场包括通讯技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等。

     

    ②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需求旺盛

     

    受地缘政治及扩产周期的影响,2023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出现下滑,但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周期性衰退的同时,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仍维持强劲增长态势。23年上半年,受行业去库及制裁收紧影响,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受到明显影响,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但202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出现明显回暖,23Q4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21.29亿美元,同比+90.81%,反映出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旺盛需求。与此同时,2023 年中国大陆占全球半导体前道设备市场比例已达 35%,是目前半导体前道设备中最大的细分市场。

     

    ③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国产替代空间辽阔

     

    薄膜沉积、刻蚀和光刻设备是最重要的三大前道设备,各自所占市场规模达到均接近20%。目前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第一阶段已初步完成,但部分环节仍处于“卡脖子”阶段。在光刻机、量/检测设备、涂胶显影设备、离子注入设备领域,整体国产化率仍然较低,但在清洗设备、部分刻蚀设备、CMP设备及热处理设备领域已完成基本国产化替代。展望未来,随着先进制程产品逐步成熟以及先进制程持续扩产,国产厂商设备有望在导入窗口内进一步成熟,持续提升整体国产化率。整体来说,看好国产厂商自身产品逐渐突破,随先进制程持续扩产而迎来国产化率逐步提升。

     

    风险提示:晶圆厂资本开支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海外制裁加剧的风险。

     

    相关个股:

     

    北方华创(002371)

    理由:公司是国内半导体设备平台型龙头,设备类型涵盖刻蚀、薄膜沉积、炉管、清洗等多种类型,多款设备已成为国内晶圆厂客户的基线设备。公司精密电子元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铁、智能电网等领域。(国海证券)

     

    晶盛机电(300316)

    理由:公司半导体设备布局大硅片设备、先进制程、先进封装、碳化硅设备等四大 品类。半导体单晶炉&抛光机获新昇(沪硅)订单,持续受益于12英寸硅片扩产&份额提升。(东吴证券)

     

    快克智能(603203)

    理由: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成功切入半导体封装设备领域,已服务数十家国内外领先的功率半导体IDM、OSAT 及Ter1厂商,为其提供了专业的打样测试服务及完整的功率模块封装解决方案,银烧结设备、热贴固晶机、甲酸焊接炉、芯片封装 AOI等均已形成销售出货。(中银证券)

     

    2.小金属

     

    事件驱动:缅甸局势升级导致当地稀土矿开采已停滞,边境关闭,进口受阻。缅甸矿山停产以及国内中重稀土因环保等原因供给受限,或导致中重稀土供需格局短缺。

     

    ①供给周期开启,小金属拥有较高价格弹性

     

    小金属由于在地壳中含量相对较少,资源相对稀缺,因而在供给侧呈现出相对集中、缺乏资本开支的特点。从锡、钨、钼、 锑、铀等金属产量变化情况来看,小金属产量增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甚至为负增长。同时在价格端,锡、钨、钼、锑、铀等金属的价格波动幅度也显著放大,小金属供给曲线陡峭的特征更加显著。小金属在需求侧也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受益于新兴领域拉动需求快速增长,小金属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小金属表现出较高的价格弹性。

     

     

    ②稀土行业需求空间广阔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新兴产业、绿色能源等众多领域。稀土单耗虽少,但难以被替代,是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多方位的基础材料支撑。

     

    我国是全球稀土产业链最完备的国家,尤其在冶炼分离领域具备极大话语权。从供给端来看,国内持续优化出清,海外供给又中长期缺弹性,稀土供应增速趋缓。从需求端来看,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应用场景从传统的消费电子→风电 →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持续突破。更进一步,节能电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为永磁材料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进一步带动电机、空调、电梯等领域新增需求。基于此,稀土行业具备高成长性,这种成长动力在“万物电驱”时代有望更加强劲。

     

    ③战略金属钨—工业牙齿

     

    凭借着诸多优良特性,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钨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材料和战略资源。我国的钨矿储量、钨矿产量及贸易量位于全球领先地位。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金属,钨与稀土的开采均受到国家的产量指标控制。现阶段,我国钨行业面临着钨矿品位下滑、白钨矿使用仍待提升、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在钨矿供给趋严的背景下,整体钨价将进一步得到支撑。

     

    消费结构方面,钨的下游包括硬质合金、钨特钢、钨材、钨化工等,其中硬质合金为钨消费的主要领域。硬质合金具备高硬度、高强度、耐磨性及耐腐蚀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航天航空、国防军工、汽车制造、矿山开采等制造加工领域,随着终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转型升级,硬质合金下游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在持续扩大。同时随着光伏领域的高速发展,光伏钨丝的需求快速提升,主要应用包括制造太阳能电池电极、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器及光伏切割线等。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政治风险,金属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相关个股:

     

    北方稀土(600111)

    理由:公司是全球轻稀土龙头企业,依靠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公司所掌控的白云鄂博稀土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开发利用白云鄂博稀土矿藏为基础、以冶炼分离为核心、新材料领域建设为重点、终端应用为拓展方向的产业结构。截至2023 年,稀土原料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天风证券)

     

    厦门钨业(600549) 

    理由:公司拥有完整的钨产业链,在钨矿开采、 钨冶炼、钨粉末、钨丝材和硬质合金深加工领域拥有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公司拥有三家在产钨矿企业和一家在建钨矿企业,具备钨冶炼及粉末产品大规模生产能力,规模与品质处于世界前列。(东莞证券)

     

    洛阳钼业(603993)

    理由:公司主力钼矿山三道庄钼矿是特大型原生钼钨共生矿,为世界最大的原生钼矿之一,亦是中国第二大白钨矿床。三道庄矿含高品位的钼矿石,公司进行现代化、安全化的大型露天开采,采矿成本较低。此外,公司利用钨回收厂获得有价值的副产品,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国联证券)

     

    3.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 AI 新品密集发布,创新周期帷幕逐步拉开。

     

    ①AI有望开启下一轮消费电子创新周期

     

    消费电子周期主要由创新驱动,在当前传统PC、手机均进入存量市场的背景下,AI技术的应用和折叠屏手机的出现正逐渐打开消费电子行业的创新周期。其中AI技术不断成熟,相关应用逐步落地,各大海内外厂商开始推出AI手机、AI PC引领换机潮流。手机端来看,根据Wind,2023年Q4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26亿部,同比+9%,基本恢复到2021Q3的水平;2024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85亿部,同比+8%;PC端来看,根据Wind,全球PC出货量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数个季度同比出现下滑,2023 Q1同比降幅开始收窄,2024Q1-Q2全球PC出货量分别为5980万台、6490万台,同比增速已经回正。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相关应用的逐步落地,消费电子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复苏周期。

     

    ②AI手机将推动智能手机产业进入良性增长阶段

     

    AI手机的发展呈三阶段。第一阶段是 AI APP 阶段:特征为各类大模型做成 APP 产品,搭载在手机上,典型如文心一言 APP、豆包 APP 等;第二阶段为 AI 功能化阶段:特征为大模型初步融入手机应用,实现以手机预装应用为主的调用,典型如 Galaxy S24、OPPO Find X7 等,可实现如照片编辑、通话翻译、文档总结等功能;第三阶段为AI原生化阶段:以语音交互的智能体将成下一阶段AI手机的交互中枢,多元的、自然的交互体验成为主流,AI智能体成为链接数字生态的入口。目前正处于从AI功能化向AI原生化的中途。

     

    AI手机的发展将推动产业链围绕端侧大模型做生态重塑:SoC方面,旗舰款将以 NPU 算力为核心提升性能;大模型方面,端侧模型以厂商自研为主,2024年将升级为 130 亿参数规模,云端模型将以千亿级参数规模的大模型为主;智能体方面,将为大模型赋予计划、记忆、执行等能力,以满足更强大的智能助理的工作需求。预计AI手机未来将形成用户体验、端侧大模型(智能体)能力、手机 SoC 算力三者的正向循环,缩短消费者的换机周期,推动智能手机产业进入良性增长阶段。

     

    ③折叠屏从 1 到 N 加速渗透

     

    消费电子创新周期的另一个形态是折叠屏手机的崛起。据 Counterpoint 预测,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 2022 年的 1310 万台增至 2027 年的 1 亿台,CAGR 达 50.6%,预计27年在高端市场渗透率达 39%。在全球智能手机存量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折叠屏手机市场, 据IDC数据,24Q2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257 万台,同比增长104.6%, 其中,华为以 41.7%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2024 年,华为Pocket2、vivo x fold3 等折叠新机陆续发布,折叠屏将成为行业创新趋势,后续各大手机厂商都将密集发布折叠屏手机,有望进一步催化相关产业链投资。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创新力度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消费电子产业链外移影响国内厂商份额。

     

    相关个股:

     

    立讯精密(002475) 

    理由:公司作为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品牌客户从零部件、模组到系统解决方案的一站式产品落地服务商,特别在声学产品领域、 AR/VR 以及家居/办公等智能设备都获得了高度认可。(华鑫证券)

     

    水晶光电(002273)

    理由:公司深耕光学领域二十余年,已具备为 AR/VR/MR 设备提供从光学材料到各类光学元器件,再到近眼虚空显示的各类光波导技术及光机的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能力。Q2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93.09%。(华鑫证券)

     

    电连技术(300679)

    理由:公司精密制造工艺平台化优势渐显,自动化效率持续提升。在产品策略方面,公司稳固手机类消费电子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公司把握汽车连接器行业发展机遇,升级高频高速汽车连接器的研发及平台制造能力,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开源证券)

     

    参考资料

    1、国金证券-电子行业研究:扩产有望逐步落地,看好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大趋势

    2、天风证券-稀土行业深度:继往开来,产业重塑下新周期将至

    3、民生证券-金属行业2024年中期策略系列报告之小金属篇:供给周期,精彩纷呈

    4、东莞证券-小金属系列专题之钨行业深度报告:设备更新叠加光伏钨丝扩产,钨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5、中泰证券-AI驱动消费电子迭代升级,重视果链设备及材料布局机遇

    6、民生证券-折叠屏行业专题:华为三折发布,把握有斜率的创新

    7、中银证券-AI折叠屏终端行业深度报告:折叠屏插上AI翅膀,有望加速终端换机潮

     

     

    免责声明:本文由亚商投资顾问团队(刘欢老师执业编号:A0240622030002;东方老师熊舞执业编号:A0240622030003)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