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商投顾-电动化迈入智能化,汽车芯片将迎来高速发展期(附股)!

    2024-06-24 21:43:03

    导读/核心观点

    ①工信部发布《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②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事件驱动:近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强调要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

     

    这意味着,未来将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电动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汽车芯片信息安全等标准的研制,为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相关部门还将推动制定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汽车ETC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蜂窝通信芯片、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模拟前端芯片等标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行业透视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对汽车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国内汽车芯片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产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速。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值得期待。(文末附产业链及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一、行业概述

     

    1.汽车芯片的概念

     

    汽车芯片即车规级芯片是汽车的集成电路,属于半导体元件,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汽车芯片在车上应用领域主要有:环境感知、决策控制、网络/通信、人机交互、电力电气等。

     

     

    2.汽车芯片的分类

     

    汽车功能芯片按照应用分为5大类:主控芯片、传感器芯片、模拟芯片、功率芯片、存储芯片。

    ①主控芯片:按集成度分,主要有单片机MCU和系统级芯片SoC;

    功率芯片IGBT和MOSFET两种结构为主流,燃油车一般使用低压MOSFET,BEV车IGBT和高压MOSFET占据主流;

    传感器芯片分为车辆感知和环境感知两大类传感器芯片;

    ④存储芯片分为内存RAM和闪存Flash,内存断电丢失数据,闪存断电不丢失数据;

    ⑤模拟芯片主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电源管理壁垒相对较低,国内布局广泛,信号链芯片国内有部分企业布局。

     

     

    相对于消费级和工业级芯片,汽车芯片对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效性等都有更严格的标准。

     

     

     二、行业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持续增长,对汽车芯片的需求日益旺盛,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增长显著。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汽车半导体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达794.6亿元,同比增长7.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850亿元,2024年将达905.4亿元。

     

     

    2.市场结构

     

    从我国汽车芯片市场结构来看,我国汽车芯片主要分为控制类(MCU和AI芯片)、功率类、模拟芯片、传感器。其中,控制类芯片、传感器芯片规模占比较高,分别为27.1%、23.5%。其次,功率半导体在汽车芯片占比为12.3%。

     

     

    ①MCU芯片

     

    MCU芯片的下游应用极为广泛,主要覆盖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计算与存储、网络通信六大市场。目前,MCU芯片下游市场中汽车电子占比最高。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中国MCU芯片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达493.2亿元,较上年增长13.6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中国MCU市场规模将达到531.2亿元,2024年将达619.5亿元。

     

     

    ②IGBT

     

    IGBT被称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广泛应用于电机节能、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IGBT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IGBT市场规模约127亿元,同比增长111.6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161亿元,2024年将达178亿元。

     

     

    3.竞争格局

     

    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目前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前五厂商占比接近50%。其中英飞凌占比最多,在英飞凌收购了Cypress之后,2020年凭借13.2%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其次分别为恩智浦、瑞萨、TI及意法半导体,占比分别为10.9%、8.5%、8.3%及7.5%。

     

     

    有专家表示,目前行业,百花齐放和鱼龙混杂的现象并存,未来将经历较大规模的优胜劣汰。由于汽车芯片周期长,企业进入汽车芯片赛道必须有坚持10年以上的决心和能力。

     

    三、产业链环节梳理

     

    汽车芯片的产业链中,上游一般为基础半导体材料(硅片、光刻胶、CMP抛光液等)、制造设备和晶圆制造流程(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和封装检测);中游一般指汽车芯片制造环节,包括智能驾驶芯片制造(GPU芯片、FPGA芯片、ASIC芯片),辅助驾驶系统芯片制造(ADAS芯片)、车身控制芯片制造(MCU芯片)等;下游包含了汽车车载系统制造、车用仪表制造以及整车制造环节。

     

     

    1.上游: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作为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环节,在芯片制造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在政策支持、资本刺激,以及核心材料技术的突破下,我国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推进。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半导体材料专题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约914.4亿元,较上年增长11.4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将增至1144.99亿元。

     

     

    2.中游:汽车芯片的制造

     

    前面我么刚刚也从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到市场结构等详细做了表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里再加一个汽车芯片企业注册量:近年来,汽车芯片企业注册量增速较快。数据显示,2022年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注册量达10172家,同比增长52.6%。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芯片新增注册企业15338家,同比增长50.8%。

     

     

    在汽车芯片上市企业TOP50中,2023年前三季度总营收超百亿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闻泰科技、长电科技、纳思达、韦尔股份。此外,北汽蓝谷、威字高科、华润微、士兰微、紫光国微、晶合集成进入前十。从区域分布来看,上海、江苏上榜企业较多,分别为12家、10家。

     

    3.下游:系统及整车制造

     

    ①汽车产量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保持增长态势,产量稳中有增。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汽车产量达391.9万辆同比增长8.1%,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发展活力。

     

     

    ②车联网

     

    随着我国车联网产业的逐步发展,传统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部分ICT企业开始在汽车产业布局,网络运营商、芯片与模组厂商、终端设备商等加速了汽车网联化的进程。与全球相比,我国车联网市场增长速度更快。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车联网专题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达3878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6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5430亿元。

     

     

     

    当前,我国车联网应用领域日益扩大,自动驾驶系统、网联系统、车载信息系统、智能中控等领域渗透率不断提高。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4.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渗透率将达到48.7%。

     

     

    ③自动驾驶

     

    目前,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动BAT等企业进入市场、加大投入研发技术,自动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17-2022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由681亿元增至289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6%。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3832亿元。

     

     

    四、行业的投资逻辑

     

    1.新能源车发展带动汽车芯片需求

     

    汽车电动化带动力汽车芯片需求的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电子芯片价值量是传统燃油车的2倍,智能芯片价值量是传统燃油车的8-10倍。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持续提高,汽车芯片的增长空间也将不断扩大。

     

     

    2.国产化亟待加速

     

    从全球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国际厂商在车规级半导体领域中占据领先位置,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不足10%。根据Omdia统计,2020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包括英飞凌、恩智、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前25强中闻泰科技名列第19位,是中国唯一一家上榜的公司。

     

     

     

    五、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攀升,国产汽车芯片企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财通证券研报指出,内资车企销量的提升可能会带动产业链格局向内资芯片企业倾斜,并推动上游工艺制程的发展形成正向循环。随着国内汽车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内资芯片企业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国内竞争格局上,外部收购、成熟企业布局、以及新兴领域创业,成为目前支撑我国汽车芯片发展的主要路径。产业链相关标的如下:

     

     

    其中,细分领域龙头包括闻泰科技、兆易创新、纳芯微等。

     

    参考资料:《2022汽车芯片行业研究报告》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参考资料:20240205——2024-2029年中国汽车芯片行业趋势预测分析;

                     网页公开资料编辑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上海亚商投资顾问刘欢(登记编号A0240622030002)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