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商投顾-政策刺激持续加码,车联网投资机会显现(附股)!
2024-06-17 17:40:07
导读/核心观点
①近日多地“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密集立项;
②车路云蓝海市场空间广阔,有望开启产业链公司新成长。事件驱动:近日多地“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密集立项。继北京、福州、鄂尔多斯后,备案金额约170亿元的武汉“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于6月14日获有关部门批准备案。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车路云”一体化提速,或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有望列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范围,并有望获得超长期国债专项支持有关。
行业透视
车联网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通过贯通汽车、道路交通运输、云网通信和平台等关键要素,实现“人-车-路-云”数据交互和高效协同,使能综合信息服务、交通治理、安全效能提升、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等应用,提升交通出行的智能化、网联化和绿色化水平,助力经济社会实现高效、便捷、安全与低碳运转,已成为汽车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和世界主要国家竞相角逐的产业制高点,也是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文末附产业链及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一、行业简介
1.车联网的概念
车联网即车辆互联网,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汽车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联互通。车联网以“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形态为代表,目标是以汽车工业为本,将基于车载驾驶辅助系统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即智能化与网联化的高度融合,实现每个车辆个体的“自动行为”,能通过网络被传播、被共享、被分析,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并最终发展成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2.车联网的分类
围绕车联网行业的分类基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提供服务不同可以分为车联网信息服务、车联网安全服务、车联网导航服务、车联网故障排除服务。按照应用场景,主要可以分为智能交通、智能物流、自动驾驶。
按照提供服务分类:
按照应用场景分类:
2.车联网的发展历程
车联网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期(1950-2008年):主要为车载信息服务阶段,车联网的概念从起源到逐渐发展成熟,技术雏形开始出现,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启动期(2009-2017年):中国开始逐渐进入智能网联汽车阶段,车联网市场开始兴起,技术成熟度逐渐提高,行业内企业也在扩张;
3)高速发展期(2018-2023年):中国开始逐渐进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黄金阶段,开始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市场规模扩张速度加快,行业内市场竞争也在加剧。
二、行业现状
1.政策指引持续迭代,智能网联汽车体系逐步完善
发展历史来看,2017 年工信部及国家标准委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开启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规划。2017-2024 年,国家保持高强度政策迭代,逐步明确网联汽车建设体系和建设方向。2020-2022 年政策进入高密度阶段,政策的逐步细化和落地方式的持续清晰帮助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随着政策的驱动以及标准体系的完善,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也进入快通道。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共建设 17 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 个车联网先导区、16 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 22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 5200 张,累计道路测试总里程 8800 万公里,自动驾驶出租车、干线物流、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已经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四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2.地方级政策管理力度提升
工信部《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出台,加大了国家对车联网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了地方政府的参与度。
3.我国已成为车联网关键技术专利最大产出国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5月,在华车联网领域专利申请累计达到53077件,合并同族共计39203件。主要申请人集中分布在传统车厂、汽车元器件企业、通信企业和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从各国的研究实力看,日本和美国企业仍占据较高地位;中国是最大的专利产出国,部分公司(如华为、中兴、百度等)表现突出。
三、车联网产业链环节梳理
车联网产业链条长,产业角色丰富,从上游到下游涵盖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汽车元器件及材料供应商、芯片、模组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等。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整车制造商、TSP服务商、车联网平台服务商、通信技术服务商等。其中,TSP服务厂商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上接汽车、车载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下接内容提供商。产业链下游主要是车联网服务应用商。
1)硬件销售模式较为传统,车联网硬件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大,盈利点主要集中在核心元器件以及通信模组产业中。车联网其涉及的相关智能硬件包含通信模组、T-Box、RSU、智能中控仪表、雷达、智能摄像头等,其中,车联网通信芯片和通信模组由于涉及通信技术,门槛较高。
2)上游传感器、芯片领域议价能力较强。车联网行业的上游为硬件基础供应商,由于智能传感器、车联网芯片等领域技术门槛较高,且国内厂商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因此议价能力较强。
3)产业链中游TSP服务为车联网核心环节,参与方众多,提供服务侧重点不同。车联网TSP服务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上游连接车载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下游连接内容提供商、平台服务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整车制造商在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其在汽车资源整合、关键数据获取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4)当前车联网应用服务体系逐渐丰富,并且与汽车、交通等行业加速融合,未来全球车联网技术路线向5G-V2X聚焦。车联网应用服务体系可分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及特定区域(矿区、港口等),不同应用场景在部署规模、技术难易程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别。下游应用场景的用户需求转变将驱动上游各环节解决方案商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服务,促进车联网相关技术向5G-V2X方向转型升级。
四、行业的投资逻辑
1.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增量空间广阔,有望催生万亿级市场。
随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有望规模化和商业化落地,市场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车路云一体化涉及汽车、交通、通信等领域,市场规模空间可期。根据赛迪数据,2022 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接近 6000 亿元,2030 年有望突破 5 万亿元。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随之快速增长,预计 2030 年将突破 2 万亿元,预计 2030 年,“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市场规模超过 14 万亿元。从产值增量角度来看,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等组织《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 》报告,在中性预期情景下,预计 2025 年、2030 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值增量为 7295 亿元和 2582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8.8%。
2.中国车联网行业增速高于全球
与全球相比,我国车联网市场增长速度更快。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车联网专题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达3878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67%。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3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383亿元,2024年规模达到5430亿元。
3.中国内渗透率进一步加大
当前,我国车联网应用领域日益扩大,自动驾驶系统、网联系统、车载信息系统、智能中控等领域渗透率不断提高。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4.9%。
五、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随着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相关政策落地以及试点城市项目逐步启动,智能网联车路云产业链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产业链核心,智能驾驶功能领先且具备 L3 级别功能试点资格的整车厂有望充分收益。
开源证券表示,结合当前路侧建设成本情况以及对未来规模化应用后的成本下降考虑,预计2025年/2030年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带来的产值增量为223/4174亿元(中性预测)。车路云蓝海市场空间广阔,有望开启产业链公司新成长。
产业链相关标的如下: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等
参考资料:20240616——国联证券—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三问三答;
网页公开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上海亚商投资顾问刘欢(登记编号A0240622030002)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