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商投顾-小米SU7 即将试驾体验,新能车的“卷王”将至?(附股)

    2024-03-27 15:31:08

    导读/核心观点

    ①小米汽车上市在即,其有望成为新一代爆款车型;
    ②凭借小米自身在智能化、生态协同、粉丝效应与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小米汽车交付有望逐渐放量。

     

     

    事件驱动:3月28日,小米汽车将召开上市发布会,首款车型SU7将正式上市。据悉,SU7定位C级轿跑,分为标准版和Max版两个版本。SU7标准版采用单电机和73.6kWh的弗迪/江苏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续航668公里;Max版采用双电机和101kWh宁德时代麒麟电芯,零百加速2.78秒,续航能力达到800公里。

     

    受此消息影响,资本市场上的小米汽车概念股表现活跃。

     

    行业透视

     

    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不改,国产新能源产业链已具备全球优势,新能源汽车产销与出口持续向好。而智能化将为汽车板块带来更多机会,技术端特斯拉FSD、AI赋能加速全球智驾技术拐点来临,政策端国内持续探索推动L3自动驾驶的落地,供给端华为汽车产业链凭借强大技术、品牌优势加快优质车型迭代,全球智能化发展正加速推进。华鑫证券表示,基于小米汽车核心技术、供应链管理能力、品牌效应,其有望成为新一代爆款车型,带动供应链企业弹性。(文末附产业链及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一、产业现况

     

    1.小米造车沉淀多年,不断深入布局

     

    小米汽车沉淀多年,量产在即。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已投资布局多年,早期曾多次投资造车新势力等初创企业,并注册相关商标和建设智能汽车团队。自 2021 年小米正式宣布造车战略至今,旗下第一款纯电动车已经于 2023 年 11 月 15 日通过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终于亮相登场。按雷军在 2023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表示,小米汽车进展顺利,预计 1H24 发布并量产上市。据 Techweb 和 36 氪报道,目前小米除了二代平台 SUV 计划于 2025 年推出,后续还将会推出增程版车型。

     

    第一阶段(2013-2018 年):谋划之初,紧跟智能之潮。2013 年,小米 CEO 雷军曾两次拜访马斯克,并亲自购买特斯拉,之后雷军控股的顺为资本先后参投蔚来的 A、B 轮融资、小鹏的 A 轮融资以及Momenta 的 A 轮融资等,开启小米在智能汽车的战略发展之路。

     

    第二阶段(2018-2021 年):注册商标,沉淀基础。2018-2021 年期间,小米先后注册了“小米车生活”、“米车生活”、“小米车联”等商标,并在经营范围中首次增加“销售汽车零配件”,为制造小米牌汽车奠定发展基础,意味着小米将正式开展汽车相关业务。

     

    第三阶段(2021-2024 年)高密度布局智能汽车产业链,进入造车阶段。2021 年 3 月,小米正式宣布开启造车阶段,同年 8 月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增强智驾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方面的研发能力,9 月成立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小米在 2021 年之后,高频投资智能驾驶零部件和三电领域的多家初创企业,把握整车制造的核心技术。2Q23 财报电话会上,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研发团队接近3000 人。

     

     

    2.产能与牌照流程稳步推进中

     

    小米汽车制造端主要是亦庄自建工厂。小米汽车工厂位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设计产能合计 30 万辆,一期二期平均分配。工厂于 22 年 4 月开工,23 年 9 月一期工厂主体完工,二期工厂预计24 年 3 月开工,25 年 3 月竣工。

     

    小米造车资质的申请工作目前推进顺利,23 年 8 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目前在工信部完成新车型备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之后,企业还需通过工信部《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考核,并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才能获得生产资质。目前小米汽车在工信部流程中,而新车型 SU7 已经在工信部备案,预计小米汽车在 23 年内可获得资质。

     

     

    3.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

     

    在此前技术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的五大核心技术,分别为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小米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超级电机HyperEngineV8s,转速达到27200rpm,是目前全球量产电机转速第一;同时小米自研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并全球首发电芯倒置技术,实现了目前CTB电池全球最高的77.8%电池集成效率。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行业首发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等三项关键技术,实现代客泊车场景。

     

    小米SU7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电池容量101kWh,800V超级快充,充电5分钟续航220km,15分钟续航510km;CLTC续航里程800km;同时具备Cd0.195超低风阻系数。

     

     

    二、发展优势

     

    1.小米集团具有强大的品牌力和庞大的用户群

     

    小米集团发展至今,具备全球影响力与品牌效应。2023 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位列第三(连续十三个季度全球第三),市占率达 14.1%,且 2023 年第三季度中公司在欧洲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占率升至 23.3%。2023 年 9 月,全球 MIUI 月活跃用户 6.23 亿。截至 2023 年 9 月 30日,AloT 平台已连接的 loT 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数增加至 6.99 亿台。目前小米集团业务已经进入全球逾 100 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小米之家运营门店遍布全球 70 余个国家和地区,2021 年 10 月底已经突破 1 万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品牌宣传渠道。

     

     

     

    2.手机业务、loT 平台、互联网服务相互赋能,公司现金流资源充裕

     

    公司整体现金流量表现良好,截至 2023H1 公司期末现金余额 315 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现金流健康。小米集团拥有稳定的手机业务基本盘,loT 与生活消费产品用户数量庞大,已有 9000+企业接入小米loT 平台,公司的手机业务、loT 平台、互联网服务(MIUI 等)相互赋能,加强用户粘性,现金流资源充沛。

     

     

    3.软件优势:智驾投入深入,人车家生态加持

     

    1)全栈自研具有城市 NOA 能力,预计交付即开通,智驾接近第一梯队

     

    投资并购布局智驾,收购深动科技进军自研。小米在智驾领域布局由来已久:2017 年,小米系的顺为资本领投了智行者科技和 Momenta 两家自动驾驶公司的 A 轮融资;2021 年 6 月,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了 ADAS 提供商纵目科技的 D 轮融资;2021 年 8 月,小米集团于 5 亿元全资收购了智驾公司Deep Motion(深动科技),其主要提供以高精地图为核心的感知、定位、决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本次收购为小米智驾最核心的一次收购,奠定小米日后智驾团队之基础。

     

    智驾功能初具成果,明年跻身第一梯队。2022 年 8 月公开的 8 分钟自动驾驶测试视频中,小米汽车已经可以实现识别障碍物、自动掉头、变道超车、驶入匝道、一键泊车、一键呼出等一系列智能驾驶功能。城市 NOA 已成为智驾领域的“必争之地”,蔚小理和华为系等众多厂商已经开始陆续开放试点城市。小米汽车预计明年上市交付即可开通城市 NOA 功能,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制人。

     

    2)人车家,全生态,小米集团具备多元化的生态系统

     

    发布全新集团战略“人车家全生态”,承载新战略的关键是小米澎湃 OS。小米创立之初开始做 MIUI,2010 年 MIUI 诞生,2014 年统一的 loT 设备连接协议、通用 loT 模组发布,2016 年开始做通用操作系统,2017 年小米自研的 Vela OS 正式发布,逐步统一 loT 设备系统,2019 年开始并行研发纯自研通用系统 Mina OS,2021 年初开始做车技系统,开启车机 OS 的研发,2022 年初开始决定统一系统架构、统一底层代码,统一 MIUI、Vela、Mina、车机 OS 四个系统的软件架构,并于 2023 年 10 月 26 日,小米澎湃 OS 暨 Xiaomi14 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全新的集团战略“人车家全生态”。

     

     

    3)深耕操作 OS 十余载,全新澎湃 OS 打通软件底层

     

    小米软件根基深厚,打通底层架构实现全生态互联。小米于 2010 年发布了手机操作系统 MIUI,经历十余年发展,MIUI 已经历 14 个大版本,并于今年 10 月蜕变为澎湃 OS。2017 年发布了自研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Vela OS,于 2019 年开始自研通用系统 Mina OS,于 2021 年启动了车机系统的研发。2022年初,小米才将上述四个系统的软件架构进行了统一,并于 2023 年 10 月正式将小米澎湃 OS 推向了市场。澎湃 OS 基于深度进化的 Android 以及自研的 Vela 系统融合,重写底层架构,为未来小米所有的设备、连接做好了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

     

     

    4.硬件优势:硬件配置已属行业 Tier1

     

    硬件性能后发制人,爆款车配置一应俱全。预计小米汽车配备 800V 超快充+8295 芯片+高配 220/275kw 双电机。

     

    支持 800V 快充,可以提供更低的能耗和更快的充电速度,缓解里程焦虑。800V 高压平台是目前电动汽车架构的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 800V 平台的主流车型仅有小鹏 G6/G9、智己 LS6、阿维塔 12、智界 s7 等。

     

    800V 已成中高端市场潮流。纯电车的核心劣势在经济性与续航里程上。23 年来,市场呈现明显的插混化特征,插混车型供给提升威胁纯电车型市场空间。乘联会口径,23 年市场插混占比已 33%+,银河L7/深蓝 S7/理想 L7L8L9 等车催动市场快速插混化。纯电车型需通过快速补能以弥补对插混劣势,因而800V 快速普及。小米首款车型就跻身其中,切入主流市场具备竞争力。

     

     

    座舱芯片将采用目前行业内领先的高通骁龙 8295,可以实现车内多屏交互娱乐的流畅使用体验。新势力车企和传统 BBA 品牌都已经开始争相采用 8295 芯片。

     

    激光雷达产业布局领先,无需担忧硬件供给。雷军携小米系资本已投资了多家国产激光雷达头部企业,覆盖了禾赛科技、图达通、速腾聚创这样的全球头部企业,同时也包含了探维科技、北醒光子、镭神智能等国产激光雷达独角兽企业,还有力策科技这样的初创企业,囊括几乎整个国产激光雷达产业。

     

    三、产业链分析

     

    1.小米供应链综述

     

    小米汽车颇具爆款潜力,或将影响整车市场竞争,传导至上游供应链,将重构细分赛道竞争格局。伴随24 年小米 SU7 上市,市场中供应链龙头将获益。由供应链厂商公司公告及市场动向,目前可确定的供应链公司主要有:

     

    空气悬挂:根据拓普集团公司公告,空气悬架系统已经获得小米的正式定点项目。常规来看市场价值量在 5000-6000 元/套。为小米提供空悬是拓普集团首次获得车企试点,实现 0-1 的突破,根据公司公告后续亦开始应用于问界 M9 等重点车型,将为公司带来业务增长。

     

    三电:电机:根据工信部公示信息,双电机版本由汇川技术提供,单电机版本则由联电科技提供;电池:据工信部公示信息,低配 LFP 电池由弗迪(比亚迪)提供,高配三元锂电池由宁德时代提供,按 LFP单价 700 元/Kwh、三元单价 900 元/Kwh,单车带电量 80-100 度计算,推算电池价格大约在 6-9 万元之间;

     

    内外饰与结构件:模塑科技:根据公司半年报披露,公司已开拓小米等多家公司为新客户,确定进入其供应链。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车身保险杠等;华域汽车:根据公司半年报披露,公司已确定获得小米汽车配套供货,目前公司经营汽车内饰、电驱动铝壳盖、传动轴、前副车架、制动卡钳、车灯、电动空调压缩机等业务;银轮股份:根据公司可转债评级报告,2022 年公司新拓展小米汽车等客户,确定其进入供应链。公司主营热管理产品,2022 年以来公司新能源热管理产品单车价值仍保持在 6,000~8,000元,其余热管理产品价格亦维持稳定。

     

    2.小米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梳理:合作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此前多家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官方公布与小米汽车直接或间接合作的信息,包括华域汽车、模塑科技、一汽富维、凯众股份等。除此之外,通过几大投资实体,小米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激光雷达、芯片制造、动力电池以及上游原材料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布局,投资了近百家企业,这些投资不仅反映了小米的战略眼光,也为其供应链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目标与展望

     

    当前市场消费主力为中端车型,小米汽车未来推出的首款车型也将很可能定位于该车型。结合小米汽车现状,可以看出小米正致力于打造完整汽车产业链,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全覆盖,预计 2024 年将实现全面量产。

     

    中端车型是市场消费主力。特斯拉销量持续领先,其 MODELY 与 MODEL3 是 25-35 万市场绝对主力。特斯拉依靠其独特高品牌价值,优秀的产品性能,销量稳居前列,第一季度MODELY 月均销量达到 24973 台,MODEL3 的月均销量达到 11421 台。蔚来汽车持续发力,站稳 35万元以上市场。高端 SUV 市场仅次于特斯拉 MODELY。首席执行官李斌曾多次公开称蔚来汽车的竞争对手是 BBA(宝马、奔驰、奥迪)。比亚迪主打产品性价比,新能源品牌塑造较为成功。凭借产品硬实力和优秀的产品外观,汉EV 稳坐中端市场 top3,22 年一季度月均销量达 11467 台,价格维持在 22 万元上下。除此之外,比亚迪在 20 万元以下的低端市场,有多款热销车型。小鹏 P7 持续火热,销量维持高位水平。

     

     

    小米汽车未来推出的首款汽车预计也将定位中端市场。在直播发布会中,雷军表示小米的第一款汽车或将定位中端。通过与各大电动汽车厂商的最新款电动汽车价格对比可以看出,更多车型选择受众面及市场空间更大的终端市场。小米或将入局成为该市场有利竞争者。

     

     

    预计 2024 年上半年量产,上市第一年期待万级别销量。根据小米集团披露的计划,小米汽车将首款量产车的推出时间定在 2024 年,此后三年还要保持每年一款推新节奏。从目前电动汽车销售状况来看,小米的目标销量将对标主流厂商。同时,相较于华为汽车 2022 年 3 万的销量目标,小米汽车具备一较高下的实力。

     

    小米致力于打造完整汽车产业链,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全覆盖。研发方面,小米汽车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收购,展现自己打造完整产业链并实现自主研发的决心。小米汽车已在北京设立制造基地,为后续量产提供坚实的生产保障。销售方面,小米集团明确表示小米的官方平台“小米之家”将为小米汽车的销售提供支持。这意味着,未来小米汽车可能采用与特斯拉类似的线上销售模式,同时,结合小米之家的线下推广能力,实现全触点覆盖。

     

    六、小米相关概念企业

     

    根据此前小米技术发布会,小米汽车具有五大核心技术,包括V8s超级电机、CTB一体化电池技术、9100t超级大压铸集群、全栈自研智能辅助驾驶、小米智能座舱等。 信达证券指出,小米汽车自带流量,自官宣造车以来已有 20 余家上市公司表示与小米汽车业务开展合作。凭借小米自身在智能化、生态协同、粉丝效应与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小米汽车交付有望逐渐放量,相关零部件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相关企业梳理如下: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核心车型定价不及预期等

     

    参考资料:20231222--慧博智能投研—小米汽车行业深度报告;网络公开资料

                    20240319--华创证券—首款车型上市在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上海亚商投资顾问刘欢(登记编号A0240622030002)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