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商投顾-千亿蓝海已涌动,这个行业价值可期(附股)!

    2024-02-28 22:01:27

    导读/核心观点

    ①人形机器人百花齐放,新入局者众多:
    ②人形机器人预计到2030年可形成千亿级别的大市场。

    事件驱动:近期,英伟达宣布成立“GEAR”部门进行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并且将于3月18日-21日举办的GTC2024会议上发布加速计算、生成式AI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此外,Tesla发布Optimus最新视频展示更流畅、自然的行走动作,Figure等海外机器人公司不断迎来投资。

     

    行业透视

     

    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技术升级、产品发布及产业链验证会持续出现,给板块带来持续的催化。AI多模态领域的快速迭代将深入赋能机器人产业,海外人形机器人主机厂产品陆续发布,有望引领机器人产业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明确应用场景。(文末附产业链及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一、行业概述

     

    1.人形机器人的定义

     

    人形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和人类相似的机器人。它们模仿人类的形态,拥有头部、躯干、四肢等结构,甚至可以模仿人类的动作和表情。这种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人类社会,执行那些对机器人来说复杂但对人类来说简单的任务。

     

     

    2.人形机器人的组成

     

    人形机器人是硬件和软件的高度结合体,是机械、电气、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交叉打造的明珠。人形机器人包括感知、决策、执行三大系统,由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芯片、算法,动力单元、旋转关节、线性关节、手部关节等共同组成。具体产业链如下:

     

     

    3.人形机器人的应用

     

    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最初,它们主要用于商用市场(ToB)工业自动化,帮助人类完成重复性或危险性的工作。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开始涉足C端市场,如服务业、医疗、教育和娱乐,具体包括:

     

    服务业:在酒店、商场等地方提供服务,如引导、咨询等。

     

    医疗领域: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或者在护理中提供帮助。

     

    教育:作为教学助手,帮助孩子们学习。

     

    家庭:作为家庭机器人,帮助做家务、陪伴孩子等。

     

    灾难救援:在人类难以到达的灾区进行搜救工作。

     

     

    二、行业发展现状:功能更迭不止,产业化探索方兴未艾

     

    1.纵观人形机器人发展史,可划分为早期探索、系统高度集成及高动态运动三个发展阶段

     

    1)1960-1986 年,早期探索阶段。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教授研发出包含肢体控制系统、视觉系统和对话系统的 WABOT-1,拉开了人形机器人研究的序幕。

     

    2)1986-2013 年,系统高度集成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以本田仿人机器人为代表。从仅具备下半身、仅能支持静态步行的双足机器人 E0,到具备完整人形结构且能支持动态步行的机器人 P3,再到更小更轻量化、实现搬运物品及奔跑功能的机器人 ASIMO,二十年间本田人形机器人技术更迭不止。

     

    3)2013-至今,高动态运动发展阶段。从波士顿动力能实现跳跃、翻滚、倒立的液压驱动人形机器人 Atlas,到特斯拉高调推出人形机器人 Optimus,实现行走、搬运物品、浇花等功能,这一阶段美国公司后来者居上,开始主导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规模有所下降,2021年中药行业市场规模为4578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速约为5.84%。

     

     

    2.人形机器人百花齐放,新入局者众多,产业化有望提速

     

    国外人形机器人厂商起步较早,波士顿动力 Atlas 自 2013 年推出后运动能力不断增强,甚至掌握了体操技巧,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Agility Robotics 于 2019 年推出人形机器人Digit,2023 年 9月宣布其人形机器人工厂已接近完工,预计将于年内投产,在落成首年产能将达到数百台 Digit 机器人,未来有望每年能够生产超过 1 万台人形机器人。

     

    3.特斯拉 Optimus 快速迭代

     

    2021 年 8 月特斯拉 AI 日,特斯拉提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 的概念。2022 年 9 月特斯拉 AI 日推出 Optimus 第一代原型机,能够实现缓慢行走、挥手、搬运物品、浇花等,并提出量产后 2 万美元售价的目标。2023年 5 月特斯拉股东大会上,Optimus 的灵活性进一步提升,可实现流畅的行走与抓取物品,同时电机转矩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腿部关节能做到在落地的同时不打碎鸡蛋。2023 年 9 月特斯拉官推发布的视频中,Optimus 已具备视觉自标定、颜色分拣任务、单脚保持平衡等能力,并且能够完成难度更高的瑜伽动作。一年时间内特斯拉机器人实现两次性能的跃升,迭代速度远超波士顿动力、本田等传统人形机器人厂商。2023 年 12 月特斯拉发布 Optimus Gen2 的演示视频,相较于此前展示的原型,Optimus Gen2 在提高平衡性的同时,重量减轻了 10 公斤,行走速度提高了 30%,能够实现 90 度深蹲以及手指抓握鸡蛋等动作。

     

     

    4.国内厂商起步稍晚,但近年来快速发展

     

    优必选于 2021 年发布 WalkerX,并迈出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尝试的第一步,2022 年前 9 个月售出两台 WalkerX,确认收入共计 730 万元。2022 年小米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其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CyberOne。2023 年达闼机器人、傅利叶智能、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小鹏汽车相继推出原型机。其中傅利叶智能 GR-1 已经实现量产,并在 9 月份开启预售,2023Q4 开始陆续交付;宇树科技 H1 预计 2023Q4 实现发货。人形机器人各家产品呈百花齐放态势,新入局者众多,产业化有望提速。

     

    三、产业链概览:中国企业加速布局核心零部件,有望充分受益

     

    1.产业链全景图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三大部分,上游为原材料及核心部件,中游为研发、生产及集成,下游为各类应用场景。特斯拉、优必选等处于中游,预计除软件算法及部分核心零部件由中游人形机器人厂商自研外,上游多数零部件来源于外购。上游零部件环节包含传感器、减速机、电机、滚柱丝杠等多个精密传动细分领域。

     

     

    2.核心零部件充分受益,国产替代波澜壮阔

     

    1)电机:核心的驱动机构。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中,包含了 28 个无框力矩电机和 12 个空心杯电机,电机占整体价值量的比例高达 28%。在空心杯电机行业,当前全球市场规模在 50 亿量级,外国企业占据大部分份额,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在无框力矩电机环节,当前全球市场规模在 50 亿量级,海外企业仍处于领先地位。

     

    相关标的如鸣志电器,空心杯电机国内领先企业;伟创电气,积极拓展机器人电机业务。

     

    2)减速器:核心的动力传达机构。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中,包含了 14个谐波减速器和 12 个行星减速器,电机占整体价值量的比例高达 17%。谐波减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的优势;目前的竞争格局为哈默纳科一家独大,国内企业奋力追赶。行星减速器是传动效率最高的齿轮传动结构;当前的全球市场规模在 90 亿元左右;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海外企业占据领先地位。

     

     

    相关标的如绿的谐波:国内谐波减速器龙头;科峰智能(未上市):国内精密行星减速器龙头。

     

    3)传感器:核心的感知部件。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中,包含了 40 个力矩传感器和 3 个视觉传感器,传感器占整体价值量的比例高达 19%。在力/力矩传感器方面,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步入加速增长期;国外企业具有先发优势,中国公司加速追赶。在机器视觉方面,当前的全球市场规模在 800 亿元左右;从国内机器视觉整体市场来看,内外资品牌的竞争已开始呈现分庭抗礼的局面。

     

     

    相关标的如柯力传感:应变式传感器龙头,积极拓展机器人传感器业务;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龙头,加速拓展柔性传感器业务。

     

    4)执行器:至关重要的“小总成”。执行器是由多种零部件共同组成的、将能量转化为机器人的运动的核心部件。执行器的基本构成包含电机、减速器、编码器、力矩传感器和轴承等部件,各个零部件一起配合,共同完成机器人的运动动作。按照运动类型的不同,执行器可以分为旋转执行器和线性执行器两类。考虑到执行器的重要性以及较高的复杂度,在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产业化进程中,拥有强大生产能力和执行力的执行器 Tier1 厂商至关重要。

     

    相关标的如拓普集团:深入绑定特斯拉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力拓展执行器业务;三花智控深入绑定特斯拉的热管理龙头企业,发力拓展执行器业务;新兴装备:以伺服控制技术为核心的航空装备企业,发力拓展执行器业务。

     

    四、行业投资逻辑

     

    1.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驱动

     

    ①技术突破: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高性能计算硬件、精密机械制造、新材料和电池技术等领域取得持续突破,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功能性得以显著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行为并适应复杂环境,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

     

    ②市场需求: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家庭护理、教育陪伴、商业服务、危险环境作业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催生了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尤其是在劳动力短缺或人力成本较高的领域,人形机器人有可能替代或辅助人类完成任务。

     

    2.跨界者跑步入场,产业化有望提速

     

    跨界者跑步入场,或将重塑行业格局。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传统人形机器人厂商、汽车企业及消费电子企业三股势力涌现。特斯拉之外,戴森、小米等消费电子企业成为新势力的代表。

     

     

    特斯拉Optimus复用汽车领域技术,或将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传感器、芯片、AI 系统等均与汽车同根同源。复用汽车领域的传感器、算法与 AI 系统一方面加快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开发速度,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得益于汽车领域的技术积淀与控本能力,特斯拉的入场或将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3.AI 赋能,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有望提升

     

    ChatGPT 有望提升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ChatGPT 的出现允许机器人用户(可以是非技术型用户)通过语言模型交互参与到循环中,向机器人无缝部署各种平台与任务。由此可见,ChatGPT 提升了机器人与人类交互的能力。人类无需掌握复杂的编程语言和机器人知识即可与机器人互动,从而较低了机器人使用者的学习成本,有助于机器人的普及与推广。

     

     

    4.政策频发,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继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工信部发布顶层设计,地方政府相继发布相关行动方案。2023 年以来,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人形机器人相关行动方案,提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目标。2023 年 11 月 2 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提出到 2025 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培育 2-3 个全球影响力企业及 2-3 个产业发展集聚区。2027 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政策催化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有望加速落地。

     

     

     

    5.市场规模:中性预测至 2030 年人形机器人可达数百亿美元市场

     

    人口老龄化、用工成本上涨背景下,机器替人需求迫切。全球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已势不可挡。2012 年-2021 年,全球 65 岁以上人口由 5.6 亿人增至 7.6 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 7.9%增至 9.6%。此外,用工成本逐年递增。以美国为例,2012-2022 年,美国人均个人收入(现价)由 4.5 万美元增至 6.5 万美元,CAGR达 3.9%。人口结构变化与用工成本高企刺激机器替人需求,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我们对 2030 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进行预测。

    单价假设:

    假设 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平均售价实现特斯拉 Optimus 预期的量产后 2万美元/台的水平。

     

    市场规模测算假设:

    (1)假设当前的劳动力缺口数以及家庭户数保持稳定,至 2030 年也未发生变化。

    (2)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等场景填补劳动力缺口的难度相对较小,假设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人形机器人对欧美主流发达国家劳动力缺口的填补程度分别为 3%、5%、7%。

    (3)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场景的难度相对较大,假设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人形机器人在欧美主流发达国家家庭中的渗透率分别为 0.1%、0.15%、0.2%。

     

    测算结果显示,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2030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分别为 106.6/171.7/236.7 万台,2030 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 213.2/343.3/473.4亿美元。

     

    六、机会显现

     

    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进入加速增长期。人形机器人预计到 2030 年可形成千亿级别的大市场,当前玩家加速入场、政策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均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我国机械零部件公司纷纷布局相关细分领域,有望凭借供应链成本低、技术迭代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相关企业梳理如下: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进步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带来的盈利不及预期风险等

     

    参考资料:20240114--光大证券—人形机器人:加速发展,全面进击

                    20240114-兴业证券—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前路星辰大海,玩家加速入场,产业化有望提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上海亚商投资顾问刘欢(登记编号A0240622030002)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