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商投顾-元年已至,低空经济万亿市场拉开时代帷幕(附股)!

    2024-01-29 17:10:38

    导读/核心观点

    ①国内低空经济进入元年,方兴未艾;
    ②预计到 2035 年,中央对国家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预期达 6 万多亿元。

     

    事件驱动:同花顺推出新概念:低空经济。1月19日,央视新闻相继评论低空经济,指出低空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引擎之一,2025年经济贡献值将达到3至5万亿。

     

    低空经济,这个听起来颇具未来感的词汇,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天空中较低的区域,通过各种飞行器(比如无人机)来进行各种活动,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行业透视

     

    低空经济不仅仅是飞行本身,更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涵盖了从航空器制造、飞行服务、低空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想象一下,未来的城市上空,无人机穿梭其间,它们不仅用于拍摄美景、送货上门,还能参与到城市治理和环境监测中。

     

    更甚至,在未来,小型电动飞机和无人机出租车也能穿梭在城市上空,为人们提供快速便捷的出行服务。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但随着电动航空技术的发展,这样的未来正逐渐成为现实。(文末附产业链及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一、行业概述

     

    1.什么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

     

     

    2.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无人机的关系

     

    低空飞行活动包括警用航空活动、海关航空活动和通用航空。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产业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

     

     

    3.低空经济的构成

     

    低空经济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低空制造产业是指面向通用、警用、海关和部分军用航空器的研发制造类产业,低空飞行产业是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

     

     

    4.全球低空经济发展历程

     

    全球低空经济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早期应用探索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其中在早期,由于低空技术不成熟,因此以低空旅游和在农业、工业的探索应用为主。2010年以后,随着低空飞行技术的愈发成熟和应用的多元化,规范化监管成为这一时期各国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当下全球低空经济正处于进一步的应用普及阶段。

     

     

    二、行业发展现状

     

    1.政策方面

     

    2021年低空经济首次提及并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中央经济工会议提出低空经济,suihou各维度标志性事件突破普遍发生,包括无人机、无人驾驶、飞行汽车等相关政策的发布。

     

     

    2.低空经济是重要的经济形态

     

    类比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是重要的经济形态。同具有“融合性”、“广泛性”这些特征。

     

    多个城市开始发出低空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例如,深圳市政府指出低空经济是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级的新领域新赛道,将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重要引擎。1月23日合肥印发低空经济行动计划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 的“低空之城”。

     

     

    3.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低空经济发展方向上,中美或有所差异,未来我国或以eVTOL、载货无人机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因为从比较优势来看,美国通用航空业发展成熟,我国通航产业起步相对较晚,航空器、机场、飞行员数量均落后于美国。而eVTOL、民用无人机等产品相较美国差距则相对较小。

     

     

    同时,国内处于前列的飞行汽车主要玩家包括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吉利沃飞长空、峰飞航空等。

     

     

    4.行业部分存在的不足

     

    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行业,在发展和投资中总会遇到一些明显问题。对于低空经济来说,第一点是涉及数据和信息安全方面,暂时军地民三方没有形成互联互通,第二点可能是产品价格过高,需求不足。

     

    三、产业链分析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上游:为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领域,包括研发、原材料和零部件;

    中游:为低空经济核心部分,包含载荷、低空产品和地面系统;

    下游:为产业融合部分,包含飞行审批、空域备案等,通过后的下游应用是低空经济与各种产业的融合。

     

     

    四、低空经济前景广阔,潜在价值大

     

    低空经济潜在经济价值大。低空经济是一种依托于低空空域发展的经济形态,低空空域作为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低空经济的本质就是将低空空域这一自然资源传化为有价值的经济资源。低空空域没有任何物理附着物,低空空域的开发依赖数字化工具将低空空域数字化成一个可计算空域,在数字空间里将低空空域变成一个可定标、可量化、可计算、可管理、可利用、可固执和可分享的经济资源,推动低空空域从“可通达”到“可计算”到“可运营”性质的转变。预计未来低空经济有望蕴藏着可以和土地价值相比拟的经济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低空经济发展中,有四个关键要素:政策、应用、飞行器和基础设施,

    ✓ 政策: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和规范;

    ✓ 应用:低空经济的核心,是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 飞行器:低空经济中的运营主角,是低空经济各种业务的载体;

    ✓ 基础设施:支撑低空飞行的基石,也是确保低空经济安全、高效率和高效益发展的技术基础。

     

    目前无人机为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下游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目前,通用航空产业仍将保持低空经济的主体地位,但随着无人机对各行业的渗透程度越来越广,其对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丰富,涵盖航拍、交通巡逻、勘探测绘,植保、物流等多个领域,新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探索中。无人机创新应用正不断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如顺丰、美团、东部通航等多家企业开展低空飞行试点实验,推广无人机末端配送业务。

     

     

    未来 eVTOL 飞行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潜力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指以电力作为飞行动力来源,且具备垂直起降功能的飞行器。相对传统飞行器,eVTOL 在安全性、智能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方面优势显著,可在低空快速流动与灵活作业,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各类上游材料端和中游配套的不断发展,eVTOL 飞行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低空经济的首选工具、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潜在发展空间大。

     

    城市空中交通(UAM)是未来 eVTOL 重要落地场景之一。eVTOL 未来的潜在应用场景包括 UAM(城市空中交通)、区域客运(RAM)、货运、个人飞行器、紧急医疗服务等。

     

    政策助力,eVTOL 产业化落地可期。2023 年 10 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航局四部门印发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 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到 2025 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试点运行;到 2035 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鼓励开展绿色航空示范运营,加快将 eVTOL 融入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安全、便捷、绿色、经济的城市空运体系。

     

    eVTOL 未来市场规模超万亿美元。根据 Roland Berger2018 年发布的《城市空中交通-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的兴起》”报告,报告预测到 2025 年将有 3,000 架飞行汽车投入使用,随后呈指数增长。到 2050 年,“全球范围内将有近 100,000 架 eVTOL 飞行器在飞行,它们将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服务。”同时, Morgan Stanley在 2018 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到 2040 年,自动驾驶的 UAM 市场可能高达 1.5 万亿美元。

     

     

    五、行业的投资逻辑

     

    1.国内低空经济进入元年,方兴未艾

     

    2024 年有望是低空经济发展元年。2010 年以来,国家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2021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 年 5 月 31 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已经于 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有望成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元年。

     

     

    未来中国低空经济市场 6 万亿元蓝海。根据云图智行披露的信息,2022 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为 2.5 万亿元,预计到 2035 年,中央对国家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预期达 6 万多亿元。

     

     

    2.深圳:低空经济第一城,产值近千亿

     

    无人机为支柱产业,产业链条完备度世界领先。无人机为低空经济支柱产业,截止 2023 年底,深圳已拥有成熟完备的无人机产业链条,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 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 50%的市场份额,世界领先。直升机飞行量超 2 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凭借无人机、低空通航等领域的产学研和市场应用的优势,深圳率先发力,高效推进产业发展布局,抢跑低空经济新赛道。

     

    年产值近千亿元,深圳领跑全国。根据第九届无人机百人会信息,截至 2023 年底,深圳市无人机年产值为 960 亿元,增长 28%;2023 年,深圳新开通无人机航线 77 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 73 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 60 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

     

     

    多省市紧跟步伐,共同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截至 2023 年, 共有 16 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其中, 有 5 个省份成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 分别是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

     

    六、投资展望

     

    2010年以来,国家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2021年2月,国家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亿航智能首批完成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分别在广州、合肥两座城市完成了全球商业首飞演示,在当地景区将开展常态化空中商业飞行。

     

    根据人民网消息,不完全统计情况下2023年已有深圳、广州、上海、合肥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地方政策利好频发,万亿市场规模的低空经济已然蓄势待发。

     

    相关企业梳理如下: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技术推进不及预期等

     

    参考资料:20240115--东吴证券—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低空经济;网页公开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上海亚商投资顾问刘欢(登记编号A0240622030002)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