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商投顾-重磅来袭!“打飞的”真的照进了现实(附股)!

    2024-01-12 17:40:00

    导读/核心观点

    ①小鹏汇天飞行汽车亮相!“陆地航母”今年四季度开启预订;
    ②2030年飞行汽车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

     

    事件驱动:猝不及防!谁能想到,2024年的第一颗彩蛋是小鹏给的。近日,小鹏汇天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亮相“科技界春晚”——2024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小鹏还表示,另一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将在今年四季度开启预订,明年四季度量产交付。

     

     

     

    资本市场上,2024年第一个全新的黑科技概念——飞行汽车横空出世。飞行汽车(eVTOL),是一种既能作为公路汽车又能作为飞机的车辆。听起来就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概念,但实际上,它已经从梦想走向现实。想象一下,你开着一辆汽车,不仅能在路上行驶,还能飞上天空,抵达目的地。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可能开辟全新的交通方式。那么,它未来的产业前景如何?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简单的梳理下。

     

     

    行业透视

     

    随着城市空中交通概念兴起,现代飞行汽车概念由传统概念的陆空两栖车辆拓展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正日益受到全球车企青睐。在国内,除小鹏汽车外,吉利、广汽等车企也都在开发飞行汽车,甚至已制定了量产时间表。据摩根士丹利预测,至2050年,飞行汽车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目前,有多家企业看中飞行汽车的广阔前景,已着手布局飞行汽车整车设计、生产和验证工作。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是国内飞行汽车大众化元年,多场景应用方案的井喷之势或将在不久后出现。(文末附产业链及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一、行业简介

     

    什么是飞行汽车(eVTOL)?

     

    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指以电力作为飞行动力来源且具备垂直起降功能的飞行器,使用电池作为能源。

     

    优点:飞行时噪音小、操作系统 安全可靠、不依赖跑道,适合城市,解决道路拥挤。是未来交通发展重要方向。

     

    飞行汽车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想法才真正开始变为可能。这些汽车通常配备了可折叠的翅膀和螺旋桨,可以在需要时展开,让汽车变身为飞行器。

     

     

     

    二、行业发展现状

     

    1.政策层面推动产业化落地

     

    自2023年10月13日,亿航智能拿到了民航局颁发的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对行业有重要“破冰“意义。

     

    之后,在政策方面,国内近期频频为低空飞行器亮绿灯。

     

    就在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对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及飞行汽车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规划:到2025年,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

     

    各地更是相继出台措施以促进eVTOL、飞行汽车等商业落地。日前,深圳市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加快推动载人eVTOL等低空航空器产业化。对研制载人eVTOL、飞行汽车并实现销售的在深圳实际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一定比例销售奖励。

     

    另外,《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也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行业资本研发投入骤增,入局者增多

     

    截至2022年,行业超200家企业或者机构在投入420多种产品在研发,涉及金额超20亿美元。

     

     

    汽车、高铁等交通工具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大大缩短大众在200公里至1000公里距离出行的时间。但在都市圈,由于交通拥堵的存在,相邻两个城市的城际出行时间往往还是需要2个至3个小时,而飞行汽车的诞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从深圳福田到广州塔,驾驶飞行汽车的话20分钟即可抵达。

     

    目前,传统航空巨头、汽车企业及新兴科技企业纷纷进入飞行汽车领域。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有600多家企业从事飞行汽车研发,2023年已有超过800家企业,足见行业的活跃度。

     

     

    在国内,1月9日,小鹏已经宣布,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四季度开启预订。此外,吉利、广汽等车企也都在开发飞行汽车,甚至已制定了量产时间表。

     

    3.当前部分产品以及未来规划

     

    小鹏的“陆地航母”于四季度开启预订。

     

     

    荷兰PAL-V飞行汽车公司计划批量生产全球第一种双座型Liberty飞行汽车。

     

     

    2017年9月,腾讯投资Lilium Jet ,共计9000万美元,布局空中出租业务。 预计到2025年,公司在多个城市推出飞行出租车服务。

     

     

    同时,还有广汽集团推出的飞行汽车是GOVE, 吉利科技AE200是一款5-6座级倾转动力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行汽车等产品逐渐亮相大众视野。

     

    4.行业面临一些问题:

     

    1)商业运营前的固定投入巨大。

     

    2)行业仍存在巨大的公共安全风险(市场载人得市场监管)。

     

    3)电池功率密度不足带来的成本无优势(飞行时间较短、电池续航问题难以解决)。

     

    三、规模商用或已不远

     

    在政策与资本加持下,飞行汽车产业的赚钱逻辑也逐渐清晰。和大多数高新技术产业一样,飞行汽车将在B端场景率先落地,随后再逐步拓展至C端。

     

    短期而言,飞行汽车可以部分替代观光直升机。据说,西域旅游已经与亿航共建合资公司,共同运营航线。

     

    中期来看,在条件(安全性、流程申报完善等)成熟后,城市之间、市内(比如市中心到机场)有望实现空中交通。从深圳至珠海,陆上开车需要1小时,“打飞车”仅需15分钟。据悉,2024年巴黎奥运会,eVTOL飞行器将正式开启试运营载人,2025年大阪世博会也将会以每小时20个航班的频率开始进行eVTOL商业运营。

     

    德勤曾给出飞行汽车的商用时间表:2025年之前,货运场景商业化;2025-2030年客运场景商业化。

     

    目前中国eVTOL发展领先全球。2023年10月13日,亿航智能EH216-S已经获得全球首张型号合格证。随后在12月28日,亿航EH216-S分别在广州、合肥两地完成商业首飞,标志着全球首次商业运营开启。

     

     

     

    可以说,飞行汽车行业商用路径已经探明,技术上也已成熟,2024年很有可能成为产业从1到N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元年。

     

    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飞行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到2040年达到1.5万亿美元。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在空中飞行的出租车、机场班车。

     

    四、行业产业链上下游

     

    eVTOL的整个产业链较长,主机厂主要承担的是整机研发和集成的任务,其上游有许多子系统的供应商在各个专业领域将其中的模块组件生产完成卖给主机厂。核心子系统主要可以分为电池、动力系统、飞控系统、通讯系统、导航系统以及机体六大类。

     

     

    五、行业投资逻辑

     

    根据摩根、德勤、罗兰贝格等咨询机构的预测,2030年飞行汽车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2040年更将突破1万亿美元 2050年全球主要城市空中将有9.8万辆飞行汽车飞驰。三大核心市场逻辑:共享出行、货运、短途航空。

     

     

    六、投资机会显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需求变化,飞行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飞行汽车可以在道路上避开拥挤的交通,并以直线距离飞行,从而节省时间和减少交通压力,其市场前景潜力巨大。据预测,2030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为3000亿美元,204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2050年将达到9万亿美元,而中国所占份额将达到23%。相关受益企业梳理如下:

     

     

    风险提示:乘用车价格战超预期、L3智驾政策推出节奏不及预期等

     

    参考资料:20240111-南方财富网—一文带你懂飞行汽车产业链

                     20240110--概念研究局—飞行汽车行业深度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上海亚商投资顾问刘欢(登记编号A0240622030002)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