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商投顾-Vision Pro发售在即,苹果MR有望引领新一轮产业浪潮(附股)!

    2023-12-11 16:27:50

    导读/核心观点

    ①苹果Vision Pro量产在即,首批备货40万台左右;
    ②2029 年有望达 781.83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58.89%。

     

    事件驱动据媒体报道,苹果将在12月正式量产第一代MR(一般指混合现实)产品Vision Pro,首批备货40万台左右,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100万台。跟此前iPhone 15系列产品的中国内地零部件占比低不同,苹果Vision Pro中国内地供应链比例已经大幅度提高至60%左右

     

    Vision Pro是苹果公司在今年6月发布的第一代混合现实产品。作为苹果在XR领域中的重磅产品,Vision Pro被看作是消费电子发展历程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

     

    受此消息影响,苹果MR概念走强,亿道信息、五方光电涨停,博众精工、美迪凯、深科达等跟涨。

     

     

    行业透视

     

    大量前沿技术的应用将加速产业链公司创新进程,苹果MR有望采用数位表冠实现AR/VR模式快速切换,成为全球首款具备该功能的头显设备,苹果MR在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和内容应用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在增强现实、动作追踪、分辨率等技术参数上领先竞品。十年磨一剑,苹果MR有望引领新一轮产业浪潮。(文末附产业链及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一、MR行业概况

     

    1.定义:MR 混合现实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MR(即混合现实技术)是指合并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而产生的新的可视化环境,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

     

    MR 混合现实技术也可以说是一组技术组合,它不仅提供新的观看方法,还提供新的输入方法,而且所有方法相互结合,从而推动创新。它提供的是一连串的沉浸式体验,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连接起来,融合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应用程序中,也可以理解成是二者的结合体。

     

    2.对比:VR、AR、MR 各有不同

     

    VR、AR、MR 各有不同,其中 MR 可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逼真联合。虚拟现实(VR)使用头戴式显示器等设备将用户完全包裹在虚拟世界中,通过高度沉浸式形式与现实世界隔绝。增强现实(AR)使用摄像头等设备将虚拟元素叠加在现实场景中,让用户感觉到现实场景中出现了额外的虚拟元素,增强了用户对现实场景的感知和理解。混合现实(MR)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通过头戴式显示器等设备将虚拟元素与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让用户感觉到虚拟元素与现实场景在同一空间中并存。MR 既可看作 VR 设备的延伸形态,又可作为 AR 前的过渡产品,轻薄、高效交互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原则。

     

     

    3.政策:产业利好政策不断,行业远景愈发清晰

     

    2022 年 11 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该计划指出到 2026 年国内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包括软硬件以及应用等领域)将超过 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设备销量超过 2500 万台,并培育出 100 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 10 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 10 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4.市场空间:MR 市场规模广阔,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 年中国混合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 48.59 亿元,2029 年有望达 781.83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58.89%。伴随 AI 持续赋能与 MR 现象级产品的发布及迭代,行业有望在丰富下游应用场景下实现快速发展。

     

     

    二、产业变革:苹果 MR 之创新颠覆

     

    苹果 MR 新品发布,颠覆性创新激活产业链。苹果首款 MR 头显搭载双芯片、3P Pancake 方案、单眼4K Micro OLED、眼动+手部追踪交互等核心技术,能够实现空中打字、VR/AR 模式平滑切换、虹膜扫描等创新功能,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虚拟现实体验,是产业的一大颠覆性变革,相较于行业内其他竞品有明显的优势,展示了其他设备厂商前所未有的技术。以下我们就通过对这款苹果 MR 新品的相关梳理,来进一步了解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1.硬件创新:全方位功能升级,打造标杆性 MR 产品

     

    1)光学方案:采用 3P 式折叠光路方案,实现轻量化

     

    3P 折叠光路方案实现轻量化,提升用户体验。据相关报道,苹果 MR 一代采用 3P Pancake 方案,重量约为 300-400g,远低于 PSVR2(560g)、Meta Quest Pro(722g),产品体积和重量的进一步优化将有效延长用户佩戴时间;同时视场角有望达到 120°,远超现有主流 VR 产品,基本可以覆盖人眼的可视范围,提高用户的沉浸感。除此以外,相较于当前主流的两片式方案,苹果 MR 一代选择采用三片式方案,通过优化光路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2)显示方案:搭载 4K MicroOLED 屏幕,显著提高显示效果

     

    Pancake 方案光效利用率较低仅有 25%,因此需要搭配高亮度显示屏。据彭博社报道,苹果 MR 搭载两块索尼 1.4 英寸 4K MicroOLED 屏幕,峰值亮度为 6000nits,是目前为止最高出屏亮度的 VR 显示屏。

     

    Micro OLED 可有效削弱纱窗效应,性能优势显著。据 CSDN 数据显示,VR 设备削弱纱窗效应需要像素密度达到 2000-4000PPI。而目前搭载 Fast LCD 的主流 VR 设备,单眼像素密度约为 800-1600PPI,均无法满足要求。而 Micro OLED 像素密度可以达到 3000PPI 以上,例如目前已上市的 ArparaAIO 5K、松下 Megane PPI 分别达 3514 和 2785。而苹果 MR PPI 预计将会达到 3400,效果远超 FastLCD 方案。

     

    Micro OLED 成本较高,是主要限制因素。据 Yole 数据显示,单块 Fast LCD 屏幕价格约为 20-40 美元,而 Micro OLED 屏幕价格在 300 美元以上。因而受制于整体成本较高,Micro OLED 搭载率较低。后续随着苹果 MR 产品上线放量,Micro OLED 量产能力的提升将会带动屏幕成本下降,Micro OLED有望在更多的 VR 设备上搭载。

     

    3)交互方案:支持眼动+手势追踪、全身动捕、全彩透视、瞳距调节等功能

     

    眼动+手势追踪:苹果 MR 头显能够实现眼动追踪和手势追踪,与当前主流 VR 头显不同,苹果 MR 能够提供同时利用这两种技术的系统及交互机制,即该产品将不带有任何手柄装置,主要通过眼动+手势追踪实现人机交互,未来还有望实现“隔空打字”功能。

     

    动作捕捉:苹果 MR 头显配备 10 多个摄像头和传感器,同时还分配两个专门用于捕捉腿部运动的摄像头。苹果 MR 采用外部摄像头及 AI 机器学习的方案来实现包括面部、腿部等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捕捉。

     

    全彩透视: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苹果 MR 头显可以通过全彩摄像头实现 AR 和 VR 的无缝自由切换。苹果 MR 头显会配备类似于 Apple Watch 的“数字表冠”,用户可以通过物理转动实现 VR 和 AR 透视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

     

    瞳距调节:据 AR 圈消息,苹果 MR 头显有望成为首个实现单目独立+电驱自动无极调节的 VR 头显,有望推动瞳距调节实现加速渗透和进一步升级。

     

     

    4)芯片方案:采用自研双芯片系统,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自研双芯片设计,提供强大算力。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苹果 MR 采用双芯片设计,包括主 SoC芯片(代号 Staten)和专用的图形处理器(代号 Bora),SoC 芯片采用苹果自研的 M2 系列芯片,图形处理器采用 M1 系列芯片。苹果 MR 产品通过采用双芯片方案为 MR 设备提供更强大的算力,从而支撑强大的画面输出和数据计算。

     

     

    2.内容生态:立足于硬件生态,提供多元交互体验

     

    多设备互联:苹果 MR 设备可以与 AirPods 协同使用:苹果 MR 头显取消耳机孔设计,通过专用的H2 芯片和 AirPods 进行协同使用,从而提供更优秀的视听体验;苹果 MR 设备可以作为 Mac 外接显示器: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可以连 Mac 设备并作为外接显示器。用户将能够在 VR 中可视化 Mac 桌面,并通过物理键盘和触控板/鼠标在 VR 里面操作 Mac;也能将苹果电脑上的部分应用程序拖入头显实现三维查看等功能。苹果 MR 设备可以适配 iPhone:据苹果已公布的专利《用于扩展现实(XR)系统的多设备 Continuity》中介绍,佩戴苹果 MR 的用户在 iPhone 屏幕上查看电子邮件时,iPhone 显示屏上会出现邮件应用程序界面的虚拟界面。通过手势或视线切换,用户可以将电子邮件传输到 MR 虚拟显示屏,并通过手势交互来继续起草电子邮件。伴随着苹果 MR 设备顺利融入苹果硬件生态,多设备联动将有望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交互,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xrOS 协同:界面据相关报道,苹果 MR 头显提供类似于 iPhone 和 iPad 的熟悉主界面,包括可以重新排列的应用程序图标,以及可自定义的小组件;应用程序苹果 MR 头显的新界面将会允许用户访问App Store 中的“数以百万计”应用程序,即用户将能够通过专门设计的 3D 界面访问现有的 App Store 内容。同时 Safari、日历、联系人、文件、信息、笔记、照片、音乐和其他内置应用程序将针对这款 XR头显进行优化。除此之外苹果也会在 App Store 开辟专门的第三方应用区域;内容生态据彭博社报道,苹果 MR 头显将主打办公协作,健身冥想和游戏娱乐等用例。例如,Fitness+应用程序将允许用户在VR 环境中查看 Fitness+教练的同时进行锻炼,Health 应用可以通过图形、声音和画外音指导用户进行冥想。

     

    三、MR行业前景展望

     

    当前,MR 混合现实技术还在不断探索实践中,苹果 MR 的发布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行业当前最高技术水平和发展现状,通过这些现状也可以进一步窥探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以下我们以苹果 MR 发布对行业整体影响的视角为切入点,来窥探整个行业的短期和长期发展前景。

     

    1.短期:MR 发布,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产业链公司将受益

     

    苹果 MR 拉动行业需求,国内相关设备核心零组件供应商有望受益

    6 月 6 日,一年一度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召开。在本次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发布了 iOS17、全新 15 英寸 MacBook Air 等新品。值得一提的是,苹果还推出了公司首款 MR 混合现实产品 Apple Vision Pro,将于明年初开售,可用于办公、游戏等场景。

     

    根据 VR 陀螺数据,苹果 MR 产品硬件均为高规格,搭载 Pancake 光学方案和高分辨 Micro-OLED 屏幕,可有效克服当前多个产品痛点,全面提升使用体验;同时拥有专有 xrOS 操作系统,实现与其他苹果生态设备无缝切换。内容方面,自 2015 年以来,苹果已经在过去 7 年时间里收购了若干家初创企业,为其 MR 内容服务。根据智东西信息,苹果或会主攻教育、健康等四大场景,有望打造苹果内容生态。苹果作为消费电子行业龙头,在软硬件及系统开发方面均具有标杆作用。其 MR 设备发布或刺激开发者在软件端发力创新以填补当前内容空缺,充分拉动整个行业需求,国内相关设备核心零组件供应商有望受益。

     

     

    2.长期:AI 赋能,奠定产业长期向好趋势

     

    1)AI 赋能,产业长期发展趋势向好

     

    AIGC 应用集中于数字化程度高、内容需求丰富的行业。ChatGPT 的革命性出现重新定义了生产力,有望加速 AIGC 在各行各业的逐步应用,或将率先在传媒、电商、影视、娱乐等数字化程度高、内容需求丰富的行业取得重大创新发展,帮助创作者省时、省力,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AIGC 可显著降低内容生产成本,加速生态落地。AIGC 可使用 AI 方式生成 3D 场景,为行业所需提供海量的虚拟空间环境、虚拟人物等。以游戏场景为例,腾讯在 2023 年游戏开发者大会提出自研的 3D 虚拟场景自动生成解决方案,帮助游戏开发者以更低成本创造风格多样、贴近现实的虚拟城市,大大提升了 3D 虚拟场景的生产效率。会上,腾讯展示了使用 AI 从零开始迅速搭建一座 25 万平方公里 3D 虚拟城市的过程,过去往往需要多名美术师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才能完成,而结合 AI 只需要数周,大大提升内容创作效率。

     

     

    大语言模型及 SAM 模型有望提升设备语言交互、物体识别能力,提升用户交互式体验。大语言模型可以理解更复杂的自然语言并进行处理,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进行精准执行,并提供给用户多重交互方式。同时,大语言模型可以通过聊天机器人、语音助手为用户提供更沉浸式的对话,有效改善整体交互体验。而图像分割模型 SAM 可以识别通过 AR 眼镜看到的日常对象,并根据用户的注视来交互显示物品的相关信息。国内大模型语言企业聆心智能推出的虚拟人产品“AI 乌托邦”即允许用户快速定制 AI 角色, 只需要输入简单的角色描述,就可以召唤出相应人设的 AI,与之进行深度对话和聊天。

     

    2)未来 MR 技术路线有望成为主流技术路线

     

    单纯的 VR、AR 无法同时满足交互与视觉要求,将 VR、AR 融于一体的 MR 使二维场景融于三维世界中,竞争力明显更高,有望成为主流技术。MR 与 XR 对比,二者均可应用在在游戏、视频、演出、工业、教育、医疗、军事等场景中,XR 虚拟场景占比更高,在舞台演出、影视、游戏等领域更具优势,MR 混合现实虚拟场景与真实场景对半,在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更具优势。

     

    四、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概述

     

    MR 混合现实作为一种结合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新型应用技术,涉及到的产业链非常广泛,包括硬件、软件、内容、平台等多个方面。其中,硬件方面主要指 MR 头显设备、传感器、计算机等设备的制造和供应;软件方面则主要涉及到 MR 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生产;内容方面则是指各种具有 MR 特性的游戏、演示、培训、教育、医疗等应用场景:平台方面则是各大厂商提供的 MR 相关工具和服务。

     

     

    2.相关分析

     

    硬件层:是 MR 混合现实产业链中最基础的层次,它包括硬件制造商、芯片制造商、3D 显示器制造商、传感器制造商等。硬件是支撑 MR 混合现实技术的基础,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硬件的设计和制造将越来越重要。目前市面上 MR 头显设备主要由 HTC、Oculus 等公司开发生产,其中 Oculus 的产品一直受到消费者追捧。

     

    软件层:是 MR 混合现实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层次之一。尽管硬件是支撑技术发展的基础,但是软件才是实现互动和体验的关键。在 MR 混合现实产业链中,软件开发商将会是最有利润空间的公司之一。目前市面上的 MR 应用主要由 Unity 和 Unreal 等第三方引擎提供开发支持,同时微软也推出了 HoloLens 操作系统等 MR 相关软件。

     

    内容层:是 MR 混合现实产业链中最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内容制作需要整个产业链各层次的紧密配合。优秀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 MR 混合现实技术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当前,MR 混合现实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游戏、教育、医疗、工业设计、建筑等领域,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应运而生。

     

    平台层:平台层是 MR 混合现实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运营商、电商平台、VR 平台等服务商。由于 MR 混合现实技术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产业,平台层为各方提供了整合和管理资源的重要支持。

     

    3.发展趋势

     

    未来,MR 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普遍。同时,MR 混合现实产业链也将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硬件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 MR 混合现实设备将会越来越轻便、舒适、便携化。同时,硬件的功能和性能也将会更加强大。

     

    软件层:在软件层面上,未来 MR 混合现实应用将会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开发商将会根据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应用。

     

    内容层:未来 MR 混合现实内容制作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尤其是在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MR 混合现实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平台层:未来 MR 混合现实平台将会提供更加全面和完善的服务,同时也将会不断升级优化。

     

    总之,MR 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MR 混合现实产业链中的各个层次都将会面临机遇和挑战,有望迎来产业链整体的向上发展态势。

     

    五、投资机会显现

     

    国内咨询机构Co-Found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表示,随着科技巨头VR/MR新产品的发布,有望推动相关硬件设备提供商的产品销售和利润增长,同时科技巨头的合作和参与也有望为产业链上市公司带来更大的市场曝光度和竞争优势。

     

    西南证券认为,苹果MR发布后,其视觉体验以及增强现实的场景功能提升有望将XR设备的定位从游戏为主升级为办公/生活为主,成为继PC、手机后的新一代办公、娱乐消费电子设备,预计至2025年苹果MR的市场空间达1000亿元

     

    本次苹果MR头显设备在交互、设备协同、应用等方面表现突出,有望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产业链相关企业梳理如下: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进程不及预期风险、硬件产量不及预期风险等

     

    参考资料:2023616--慧博智能投研-MR 行业深度报告

                   20231210-华创证券-新一代Vision Pro 发售在即,关注MR机械设备及加工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上海亚商投资顾问刘欢(登记编号A0240622030002)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