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商投顾-Pika火爆出圈,AIGC应用市场剑指万亿(附股)!

    2023-12-06 17:45:33

    导读/核心观点

    ①Pika火出圈,文生视频有望加速成熟;
    ②2030年中国AIGC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呈现指数级增长。

     

    事件驱动:近日,AI 初创公司 Pika 正式推出 AI 视频生成工具 Pika1.0,并提供网页版入口。同日公布获得 5500 万美元的融资,当前估值 2.5 亿美元。此外,23 年 11 月多个 AI 视频工具取得进展,视频生成有望加速成熟。

     

    与此同时,12月1日,昆仑万维正式发布“天工SkyAgents”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构建自己的单个或多个“私人助理”,也称AI助理。

     

    多重消息刺激,AI应用概念反复活跃。例如因赛集体4天3板涨幅超50%、掌趣科技涨超30%,恒信东方、科大国创等跟涨。

     

     

    每一次AI的创新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每一个AI的新应用,也都容易引起市场的热炒。AI概念年初经历了一轮或多轮炒作,在持续7个月的调整后,目前有复苏的迹象,从9月开始华为系的炒作可以理解为科技向的硬件炒作,那么接下来,从算力硬件出发的炒作极有可能向软件、应用端扩散。

     

    AIGC概念A股趋势图如下:

     

     

    从板块趋势上来看,近期行情处于主升段当中,并且上涨都伴随着放量。多重利好叠加下, 有望催生一波上涨行情。

     

    行业透视

     

    AI应用方面,落地最快的是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即利用AI自动生成内容,因此也可以叫“生成式AI”。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中国AIGC产业规模为143亿元,随着大模型生态培育、底层算力基建完善、完整服务生态有望逐步成形下,2030年中国AIGC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1441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呈现指数级增长。(文末附产业链及相关上市公司梳理)

     

     

    AI行业在国内获得了政策大力支持,目前上游算力呈现加速布局状态,中游大模型呈现“万花齐放”状态,不断迭代升级,下游爆款应用增多,商业模式逐步打开。未来AI应用将赋能千行百业,相关的A股公司也有望受益。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了解下AIGC的投资逻辑及相关标的。

     

    一、AIGC的定义及行业发展历程

    1.定义

     

    AIGC全称为AI-Generated  Content,指基于大型预训练模型、生成对抗网络GAN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适当的泛化能力生成相关内容的技术,可以理解为内容自动化生成的一类技术集合。AIGC的生成能力包含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代码生成、策略生成等,由这些基本模式的生成任务还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丰富的应用场景,AI绘画和AI写作等均是AIGC的分支。随着AIGC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想象力边界的拓展,内容生成的种类还将继续增加。AIGC生成能力丰富,是创造价值的主阵地。

     

     

    2.发展历程

     

    结合人工智能的演进历程,AIGC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50s~1990s早期萌芽阶段,受制于科技水平,AIGC仅限于小范围实验与应用;

    2)1990s~2010s沉淀积累阶段,AIGC从实验性转向实用性;

    3)2010s~至今快速发展阶段,自2014年起,随着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的提出,AIGC迎来了新时代,据36氪数据显示,2014-2018年AIGC行业全球投融资金额及数量都显著提升,2019年后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资金的投入也使得行业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端算法陆续突破,生成式对抗网络GAN、Transfomer架构、Diffusion模型陆续提出和迭代更新,推动了AIGC技术进展。应用端生成式内容百花齐放,微软、英伟达、DeepMind在2017-2019年都陆续发布模型,在文本、图像、视频等领域有诸多应用与创新,2020年OpenAI推出的GPT-3更是使得文本生成取得了大突破。AIGC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AIGC前景宽阔

     

    AIGC前景宽阔AIGC概念火热的底层逻辑主要是技术端取得突破性进展及商业模式上大模型使用性价比显著提升,商业化前景道路宽阔。AIGC热度升温主要源自ChatGPT成功破圈,我们从GPT爆发的底层逻辑进行挖掘,主要表现为技术端及商业模式上有突破性进展。技术端明显突破,参数量和训练数据规模到达一个“临界点”,使得大模型涌现了强大的能力。应用端上使用大模型的成本得到优化,并且智能化程度高,其较强的实用性能助力企业、个人降本增效,总体表现为当前的大模型性价比高,具备广阔商业化前景。

     

     

    三、重视AI技术革命,海内外相继布局

     

    AI时代浪潮下,AIGC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面对这场生产力革命,海内外都积极拥抱AIGC技术,不断加码助推AIGC健康、积极发展,掀起了“新艺术浪潮”。

     

    政策端,各地人工智能政策密集出台,助推人工智能产业稳步良性发展。国内在面对人工智能上积极颁布政策推进其发展,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顶层定调,确定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任务,规划确定了人工智能产业在2020年、2025年及2030年的“三步走”发展目标。

     

    而随着ChatGPT引领“AI”迎来“奇点”后,地方性人工智能政策也密集出台,2023年5月25日,上海市发改委明确表示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5月31日,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统筹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2023年5月30日,北京市发布了两项重磅政策促进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其中《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另一份《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则围绕算力、数据、模型、场景和监管五大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措施。根据新政策描述,北京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各地密集出台人工智能政策,彰显了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视,也有益于人工智能产业稳步良性的发展。

     

     

    市场端,海内外企业接连发布通用大模型和AI产品应用,产业化应用加速落地。

     

    1)国内:①通用大模型,ChatGPT爆火后,国内互联网巨头接连宣布即将推出自己的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于2023年3月16日率先发布,文心一言有五大能力,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逻辑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也彰显了较强的应用性。后续阿里巴巴、三六零、商汤等也先后推出自己的大模型,今年1-7月国内共发布了64个大模型,截至2023年7月,中国累计已经有130个大模型问世。大模型商业化前景广阔,谁也不想在这场大模型竞争中掉队;②AI产品应用,原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所有的软件、应用都可以基于AIGC、大模型等新技术重新再做一遍,这是因为AI产品应用能够重塑应用生态也能大幅改善用户的体验。以办公领域金山办公发行的WPS AI为例,其帮助用户在word、excel、ppt、pdf使用中大幅提升办公效率。除办公领域外,其他行业的企业也相继发布AI产品应用,如万兴科技的万兴播爆、焦点科技的AI外贸助手麦可等。

     

    2)国外:①通用大模型,国外在AI技术上有较深的积累,除首当其冲的OpenAI外,谷歌也深耕AI领域多年,其在五月推出的PlaM2可以处理多种文本任务,如推理、编写代码和翻译,并且已经应用于Google的25个产品和功能中;其他的海外互联网巨头亚马逊、Meta也相继发布通用大模型,积极拥抱AIGC。②AI产品应用,OpenAI发布ChatGPT后微软也积极探索如何将其与应用进行融合,2023年3月16日微软推出了现象级产品Copilot,它彻底的改变了工作方式,减轻了人们办公中大量繁琐重复的工作。其次,国外其他应用厂商也积极接入GPT-4,将AI技术与应用深度融合。

     

     

    四、AIGC产业链梳理

     

    AIGC产业链,主要划分为上游(数据、算力)、中游(算法、模型)、下游(应用)。从AIGC的产业链来看,目前大家将AIGC产业链分为上游(数据、算力)、中游(算法、模型)、下游(应用)。上游主要包括数据平台—提供数据和算力层—提供底层支持,中游为算法层,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模型的训练与再开发;下游为应用层,包括内容生产与分发两方面,应用场景丰富,包括出行、社交、办公、搜索、娱乐、居住、教育、生产、管理、金融、医疗等11大场景、37个细分场景。

     

     

    五、AI赋能“千行万业”,重视AIGC应用端机遇

     

    ChatGPT引领的AI技术升级,使得AI能显著赋能下游应用端带来应用端价值量提升,不仅能为B、C端带来更丰富的功能,也能助力B端企业降本增效、C端效率提升。应用端产品量价有望迎来共振,量上AI技术赋能的功能全方位提升有望吸引更多用户,价上产品显著价值量提升有望提高产品单价。因此在AI浪潮下,重视应用端新机遇。

     

    1.办公软件行业发展机遇

     

    1)AIGC带来办公软件革命性升级

     

    AIGC带来办公软件革命性的升级,有望变革用户办公方式。随着国内外AIGC热潮的爆发,办公场景凭借着适配大语言模型能力强、覆盖用户数量多、用户付费率高等特点,成为了大模型率先落地的场景之一。AI对办公软件的改变体现在两个方面:

     

    办公软件迈向智能化新阶段。AI大模型对办公协同类软件的改变,将大幅提升办公效率,如文字初稿生成、分析摘要、总结聊天等功能可以节约用户从事非创造性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也进一步增强。

     

    办公软件从效率工具向生成工具转变。目前,AIGC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3D模型和代码生成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前景广阔。办公软件作为用户创作内容的主要载体,与生成式AI的结合具有天然优势,此次AI技术革命有望颠覆其原有的工作方式,加速办公软件从“效率工具”到“生产工具”的变革。

     

     

    2)AIGC赋能办公软件有望进一步提升渗透率,触及更广阔市场规模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协同办公市场规模293.4亿元。2023年AIGC新时代来临,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国内外厂商让大模型逐渐成为智能办公产品的标配,功能丰富用户体验良好的办公软件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触及更大的市场规模。艾媒咨询预测2023-2025年复合增长率12.2%,在2025年协同办公市场规模预计达414.8亿元。

     

     

    2.智慧教育行业发展机遇

     

    1)AI赋能智慧教育,有望发掘普惠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平衡点

     

    AI与教育结合、改造教育的本质在于:依靠低成本科技替代、拓展高成本人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化、发掘普惠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平衡点,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低成本因材施教。AI通过教师端、学生端、学校端教育三大主体全方位赋能智慧教育:

     

    ①教师端:1)课前备课,智能备课平台基于班级或个体学情通过AI技术智能生成教师的个性化教案,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推荐内容;2)课中教学,线下AI课堂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AI技术实现学生的表情识别、语音识别、姿态识别等,形成精准的学情分析报告,从而通过班级学情调整授课内容;3)课后考评,智能作业批改、智能阅卷等不仅可以节省教师人力,并且也可以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做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②学生端:1)课内学习,自适应学习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教学大数据的可规模化个性化学习系统,通过NLP、知识图谱、认知计算、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学习者的具体特征,提供“千人千面”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以及学习策略;2)课外学习,学生经过智能题库的练习,依托于庞大题库与精准推荐算法,为学生提供“举一反三”的针对性强化练习。

     

    ③学校端:1)教务管理,基于学生选课与教师教学资源数据,通过AI技术为每个学生制定专属个性化课表;2)考试管理,智能监考减少教师人力实用,实现学校降本增效;3)安全管理,通过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校园暴力、踩踏、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实现有效预警与防控。

     

    2)AI教育产品价值量显著,市场有望持续放量

     

    AI赋能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广阔,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对于教师也能够解放更多时间去进行更高质量的教育,学校端则也能显著降本增效并且建设更好的校园环境。随着ChatGPT引领着AI技术升级,AI教育产品具备更强的价值量,智慧教育课堂、学习机等AI教育产品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3.虚拟人行业发展机遇

     

    1)数字虚拟人在制作、应用、价值上深度受益AIGC技术进步

     

    数字虚拟人意指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除了拥有人的外观、人的行为之外,还拥有人的思想,具有识别外界环境、并能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从应用角度来看分为服务型虚拟人、身份型数字人,服务型虚拟人员具有功能性,可以取代真人进行服务,完成内容生产和一些简单的工作,降低现有服务型行业的成本,代表应用场景有虚拟员工、虚拟业务员,身份型虚拟人具有身份性,主要是虚拟的IP或者偶像呈现,可以为未来的虚拟化世界提供核心交互中介,代表应用场景是虚拟偶像。

     

    在这次AIGC浪潮下,数字虚拟人主要在制作、应用、价值三方面受益:1)制作上AIGC的技术进步提升了AI数字人制作效率,制作门槛降低;2)应用上大模型多模态生成能力提升了虚拟人交互能力,真人替代能力提升;3)价值上AI赋能虚拟人越来越“聪明”,可以具备更强的创造力。

     

     

    2)AIGC驱动虚拟数字人向更高阶智能阶段迈进,业务价值、自动化水平有望大幅提升

     

    此前,IDC将数字人以智能化水平、业务价值提升两维度将数字人分为L1~L5五个阶段,L1阶段虚拟人依赖人工制作形象和动画,L2阶段虚拟人依赖外部动捕设备采集肢体、表情和口型信息,L3阶段虚拟人依赖算法驱动肢体、姿态等拟人化特征。AIGC技术进步推动虚拟人智能化水平提升,实现向L4、L5阶段的纯AI驱动的数字人迈进,业务价值、自动化水平有望大幅提升。

     

     

    3)虚拟人行业市场规模未来一段时间都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虚拟人市场近几年高速发展,2022年中国虚拟人核心市场规模为120.8亿元,同比增长79.8%,虚拟人带动周边市场规模为1866.1亿元,同比增长73.6%。随着虚拟人逐步向更高阶智能阶段迈进,未来一段时间行业也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虚拟人核心市场将达到480.6亿元,虚拟人带动周边市场规模为1866.1亿元。

     

     

    4.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机遇

     

    1)B2B跨境电商市场空间广阔

     

    从商业模式来看,我国出口跨境电商的模式可以分为B2B、B2C、C2C三种模式,其中,B2B模式代表企业主要为阿里1688网、中国制造网(焦点科技旗下)等;B2C模式代表企业安可创新、全球速卖通等;C2C模式代表企业主要包括速实通、eBay等。B2B跨境电商是当前跨境电商主体,据经金研会数据,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77.3%。三类模式中,通常面向企业客户的B2B模式一般货物价值更高,因此跨境出口B2B电商市场总体规模也更大。据经金研会数据:2021年中国跨境出口B2B电商市场规模达5.7万亿元,预计2022-2025年复合增速将达34.6%,2025年中国跨境出口B2B规模可达13.9万亿元,成长空间广阔。

     

     

    2)AI赋能电商领域价值量明显,AIGC技术进步有望为行业带来革新

     

    AI技术在电商领域也能发挥较大效能,此前海信引入京东AI智能助手京小智后降本增效明显,日均节省成本占比50.2%,较同期提升34.37%。尤其是大促期间辅助人工节省人力数,较同期提升了1.67倍,有效促进海信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京小智在辅助人工、促进转化方面也有着亮眼表现。引入京小智后,日均辅助回复率51.7%,较同期提升19.0%;答案触发率65.5%,较同期提升23.5%,海信能够更加从容、准确应对用户提问。在大促期间,京小智参与促成下单转化率较同期更是提升行业研究报告162.42%,参与促成下单金额较同期提升69%。AI赋能电商领域价值明显,不仅能够实现降本增效,更是能够创收。

     

     

    六、投资机会

     

    ChatGPT引领的AI技术升级,使得AI能显著赋能下游应用端带来应用端价值量提升,不仅能为B、C端带来更丰富的功能,也能助力B端企业降本增效、C端效率提升。应用端产品量价有望迎来共振,量上AI技术赋能的功能全方位提升有望吸引更多用户,价上产品显著价值量提升望提高产品单价。因此在AI浪潮下,重视应用端新机遇。相关企业梳理如下:

     

    风险提示:AI与产品融合不及预期、AI技术成熟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上海亚商投资顾问刘欢(登记编号A0240622030002)编辑整理。以上内容是基于市场已公开的信息编辑整理,评估及预测为发布日观点和判断,因此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文中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我司不与您分享投资收益,也不承担风险损失。涉及个股仅限于案例分析和教学使用,不作为您最终买卖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